摘要:近期,一名网红播主,针对西贝这家即将于明年上市、在全国62个城市拥有400个分店和18000名员工(加上其上下游供应链,则涉及几万个家庭生计)的国内知名餐饮企业,在没有深入调研的前提下,以“预制菜”和“价位高”为说辞、唱衰甚至辱骂,致使该企业营业额锐减,个别分
近期,一名网红播主,针对西贝这家即将于明年上市、在全国62个城市拥有400个分店和18000名员工(加上其上下游供应链,则涉及几万个家庭生计)的国内知名餐饮企业,在没有深入调研的前提下,以“预制菜”和“价位高”为说辞、唱衰甚至辱骂,致使该企业营业额锐减,个别分店甚至用餐高峰期都门可罗雀,据其老板自曝一天少收入200—300万元,着实令人痛心。
然而,所曝光的预制菜到底占比几成?况且,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而属国家层面上力推的创新产业!对此,《人民日报》载文称:“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被写进了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大方向没错”。“看看方便面、卤蛋、豆鼓鲮鱼罐头的普及程度就知道,公众其实对预制工艺没啥意见”。问题在于“首先得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大家清楚知道‘我吃的是什么’”。针对这位播主所吐槽的价位高的问题,该文也指出:“至于价高价低,消费者自会用脚投票”。
“民以食为天”,其实预制菜早就驯服了人们的肠胃,从麦当劳,到美式汉堡、 披萨,再到韩国的扰面炸鸡,何以大呼小叫?况且,预制菜这种“标准化+可复制” 的商业模式,同样有助于中华美食能像麦当劳等国际大牌那样,加快走向世界。
因此,《人民日报》在载文中称:“吃饭这件事,向来是千人千味。有人追求新鲜出锅的‘锅气’,也有人图个方便快捷,这两种需求,都应该被满足”。 预制菜和现炒现做, 不是二选一的关系。 预制菜之所以一直是关注热点,和消费者吐槽最多的餐饮界问题, 就在于部分商家打着现炒现做的幌子,后厨却是“微波炉厨房”。 因此监管制度必须跟上, 让整个行业更规范、更透明。
这就是说,预制菜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大力倡导的新兴食品产业。国家对“预制菜”有明确的定义,根据2024年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特指“工业化预加工、预包装且不含防腐剂”的产品。这个规定,明确将中央厨房向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及主食类产品排除在预制菜范围之外。另据报道,《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也已经通过专家审查,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事实证明,只要把安全底线守好,在方便和好吃之间找到平衡, 预制菜的市场才会更大。
对西贝而言:这既是一次危机,也有可能是一个转型的契机。能否在效率、成本与透明度、体验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你既然解释所采用的是“工序前置”模式,与“加热即食”的预制品有本质区别,坚称西贝没有预制菜,并且要起诉这位播主,那又何必向顾客发表《致歉信》;若不能排除售有预制菜,就应该向公众交待清楚,让大家明明白白的消费。
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应对舆情危机,要保持理性、审慎对待,若采取“火上浇油”的豪横“对怂”,确非明智之举。若觉得对方出发点不正、歪曲事实,大可走法律诉讼的路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对这位播主尤其是网红大伽而言:要注重以事实为依据,避免情绪化或带节奏。仅凭一次5个人、点了15道菜、花了800多元的用餐体验,就得出了“价格高太不值了”“觉得全部都是预制菜”、并在微博上发出“恶心”这样的指责?靠的只是你那发布的召集令——悬赏10万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难怪有网友说你“瞄准的根本不是假货是精心算计”“在用情绪换取流量”“用骂人再去做生意”。本想偃旗息鼓了,怎么去了香港以后又再度微博发声,引导舆论的走势?怎么新近又称“可能搞一个全国最大的集体诉讼”?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当今“流量为王”的新常态下,要保有足够的“定力”,莫被无良播主为博取流量而忽悠或误导。价位高低,靠胃和脚投票;食品质量和口味,靠眼和嘴取舍。
这场讨论也促使我们更关注自己吃到的食物,推动行业向着更透明、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期盼《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尽早颁布实施。
#西贝##老罗##预制菜##贾国龙##西贝莜面村##罗永浩唱衰打脸族##贾国龙称生意宁可不做是非必须得辩##贾国龙再次强调一道预制菜都没有#
来源:陈集锦icon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