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教学副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发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1 08:05 1

摘要:经过前几周有序的教学推进,新的学期已经全面展开。新的进度、新的课程、新的班级、新的岗位,重重事务在身,许多老师早已“开足马力、进入状态”。今天我们围绕“加强教学质量,提升课堂实效”的主旨,聚焦一个看似平常但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工作——备课,来仔细地说一说、深一点

《以“六有”备课为抓手,开启高质量课堂的新篇章》

---分管教学副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发言

各位老师、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经过前几周有序的教学推进,新的学期已经全面展开。新的进度、新的课程、新的班级、新的岗位,重重事务在身,许多老师早已“开足马力、进入状态”。今天我们围绕“加强教学质量,提升课堂实效”的主旨,聚焦一个看似平常但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工作——备课,来仔细地说一说、深一点地想一想、系统地研一研。

我们常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片教学战场上,老师就是指挥者、引路人。但如何打好这场教学仗?战前准备是否到位?我们的“教学功夫”够不够“刻在讲台下方”?

答案其实早写在一句古话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天,我们就围绕“如何备出有效课堂”“怎样调出高效节奏”展开系统分享,我将用“六有备课法”为框架,和大家共同探讨:

>备课,需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念、手中有法、口中有词”。

这是我们围绕教学提质积累的方法整合,希望能对大家的课堂设计、教学理念、内容落实有所启发,也为我们学校今后的质量提升工作打下踏实基础。

一、脑中有“纲”:课标意识不能模糊,方向感不能丢

我们教了很多年书,也参加了很多场教研,有没有反思过一个问题:

>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习惯于“照着教材讲、拿着教辅走”,逐渐忘记了“课标这根主心骨”为何在我们教学体系中如此重要?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课标来作答。

“脑中有纲”,我们至少需要做到“四个明”:

1.目的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讲这节课?”

是为了知识储备?

是为了技能迁移?

是承担某个学段的衔接过渡?

还是这节课是出现在高频易错点上任务型知识?

课标不是墙上的文件,它承载的是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期待。我们得对得上号,讲得出逻辑。

2.位置要明白:“它在体系中是第几环?”

不要孤立地讲内容。我们要了然:

它位于“本册模块”中第几位?

跟上一章节哪部分关联?

有没有跨学科的交汇点?

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是否“对缝”?

3.标准要明白:“你讲完了,学生该会什么?”

不能只设“教学目标”,而要设定以下三类具体目标:

知识性目标:掌握具体概念、原理、词汇;

能力性目标:可以完成哪类任务、或修正旧技能;

表现性目标:表现应怎样、作业能反映什么变化?

4.表达要明白:“学生能不能一口说出‘老师这节课的重点’?”

我们提倡“课标研读—目标定向—语言转述”训练:

把抽象课标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任务语言”;

例如,“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你学完这节课后能叙述经历、能描写细节”;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真正“有纲可依、以纲导学”。

二、胸中有“本”:教材不是课件背景图,而是教与学之源

教材是最核心的“工具书”,也是内容的“体系引导页”。

我们常说“教学离不开教材”,但现实中,用教材、读懂教材、用透教材的老师其实并不多。有的老师照章讲了一遍书,却没有摸清整个章节的重难点层级,导致课堂不痛不痒,效果甚微。

教材用得好,是降低教学成本的最佳方式。

“胸中有本”做到“三读三思”:

☆通读:理出体系,看出结构,预判讲授逻辑

哪段知识是预备材料?

哪部分是能力升维?

哪些例题是典型代表,改哪个最利于聚焦?

精读:页面逐字读、图表要标注

圈难点,标“常错区”;

找例题变式,设“探索环节”;

注名词解释,构建“词群背景”;

☆活读:结合学生——看这节课“需要改什么”、不是“怎样复制谁的方案”。

要以“基准课件”为出发,不是结束;

教学设计要推陈出新——既不裂帛出新,也不僵尸移植。

三、目中有“人”:学生是课堂的发声器,而不是安静听众

我们一定要把一句话写在备课最上方:

>“学生学没学进去,从他瞳孔的专注度、答题时的构造逻辑里,看得比教师自我感觉真实。”

很多课堂失败,并不是因为内容没讲清,而是忽视了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听不听进、学不学得动这节课的方式。

三步做人化备课:

1.看“班级构成”:学情是第一评估器

学困占比?优等生比例?

波动大不大?是否有群体错位?

临界生集中在哪三个知识点?

2.看“反馈痕迹”:

上节课谁反应较慢?

哪部分学生作业补得多、改得用心?

3.看“表达内容”:语言靠不靠得住?

“上节我们强调了哪个原理,今天再模拟一次?”

“谁能跟我解释他做这道题用了什么原则?答得趁机查漏!”

备课是向学生的认知方式靠拢,不是向教师书写习惯堆放。

四、心中有“情”:情绪动能,是课堂张力之源

教学不能只是冷冰冰的任务推进,它需要带情绪、带温度、带表达。

这份“情”简单说就是:

你讲课是在播报告,还是在讲故事?

你是为写出教案而讲,还是为让孩子听懂而讲?

心中有情体现在几点:

用学生在意的问题做导入,而非老范例;

用贴近生活的小场景触发抽象知识;

每一节课后主动提炼一个传播金句:

“你不配错这道题了”、

“你这答题结构已经上了个台阶”等,增加孩子课堂代入感和成就感;

教学从来不是喊出来的,是用情绪和节奏“演活”的。

五、手中有“法”:策略才是备课的“底板操作系统”

讲课要讲对,设计要有法,教学要有“技”。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拥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库”,让我们准确匹配:

例题展开→适合用对比式?引导式?归纳法?

巩固练习→选“多练精评”?“任务驱动”?“学生复讲”?

重点鼓励构建以下“课堂五件套”:

1套精读文本导图;

1套错题数据库(每周最常出现三个“学生失误逻辑”);

1套互动环节设问模型(哪三句话引出学生表达意愿?);

1张课后结构表,写明“参与状态/内容达成/反馈机制”;

1分钟自我教学回看(复盘感想);

教学方法不是要多,而是要用对。我们鼓励用“教学法研究小组”永远更新一两种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持续验证,不断迭代。

六、口中有“词”:师生对话是课堂的“语言经济学”

课堂不是一个人自说自话,而是一个“语言生态”。

教师语言的精炼、回应、反馈环节部署决定了一节课的“节奏建构”。

不打断、不训斥、不遥控,是基本功。

会评价、会激励、会提示,是高阶功。

三个巧语言策略:

“你刚才讲的,其实是绕了一圈又回到这一步,这很好,能不能再简洁些?”

“呃……你说得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我们一会儿再找,小张帮他补补?”

“这组思路太棒了,我要写在黑板上让下节课也用得上!”

课堂那些看得见的“亮点”和成就感,往往藏在这“三句点评”里。

结语:

老师们,

备课,这件事,我们每天都在做,也最容易“表面熟、动作惯、心态散”。但要想真正把质量做透、把课堂带稳、把育人落细,我们就必须从【备课质量】这块“看似基础”的地方动起来。

用“六有备课法”再梳思路、再调策略、再塑过程——我们不仅能打造更扎实的高效课堂,也能让这份职业的专业感、创造感、幸福感更饱满。

让我们都从下节课的备课开始,用“心中有纲,眼里有人,手中有法”的标准,共同为教学质量撑起那条真正走得远、接得稳的起跑线。

谢谢大家!

《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材料汇编》(百篇版)具体目录如下,需要的朋友私信:

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稿相比校长讲话来说,应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当然,追求业务性更强的校长也完全可以使用!

一、《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材料汇编》(上)

01.《新学期教学工作规划与期望》

02.《提高教学质量,要从五方面下功夫》

03.《精研教学之道 共筑教育新程》

04.《实干 干实 促实效》

05.《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生成长》

06.《从春晚到课堂,8 招提升教学质量,改变学生命运》

07.《备教学评 教学相长》

08.《试卷讲评以“3避3优”为支点,将试卷讲评转化为“能力进阶的阶梯、思维生长的课堂。”》

09.《提升教学质量的“五抓”行动纲领》

10.《实施三精三实质量提升行动,打赢攻坚战》

11.《让作业讲评“活”起来的3个避开和3个升级》

12.《聚焦“2458”工作思路,提升教学质量》

13.《解锁教学提质密码,4321集体备课法》

14.《以 “四抓” 为锚,夯实教学质量》

15.《抓实课堂质量,掌握“三大”能力》

16.《构建三学三导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17.《教师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18.《深耕教学五认真,点亮教育新光芒》

19.《携手共进,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20.《打造好课需聚焦“五大”着力点》

21.《落实 “2574”,迈向教学新高度》

22.《从 1 到 N,教师要做好日常行为规范》

23.《提升质量的六个关键策略》

24.《提升教学质量的六点建议》

25.《如何上好课》

26.《一节好课的5 大着力点》

27.《精准施教 赋能学力》

28.《掌握作业设计五字诀》

29.《精研细管 1234 工程,筑牢教学质量根基》

30.《以考为翼,翱翔学海》

31.《一节好课的 5 大着力点》

32.《五维驱动,赋能新课程落地》

33.《信息化 2.0 时代:借技术赋能,守教学温度》

34.《教师如何上好试卷评讲课》

35.《“四抓四教”提分法》

36.《善析善进,砥砺前行》

37.《教师提升班级平均分的秘诀就一个字:缩》

38.《试卷检查要保持“三心”》

39.《制约质量前行的瓶颈和障碍》

40.《探寻打造 “三度” 好课的路径》

41.《教学改进的攻坚措施》

42.《不磨不成课,优化教学质量的关键指引》

43.《四个关键问题,解锁高效课堂》

44.《聚焦四研,破解教研困局》

45.《大单元教学困境,刺痛前行之路》

46.《深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47.《掌握课堂 “五度” 教学法》

48.《浅谈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思考》

49.《做好教导主任的四大核心密码》

50.《守正创新促,提质增效》

二、《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材料汇编》(下)

01.《教学工作展望》

02.《稳中提质抓课堂,聚力赋能促发展》

03.《聚焦教学核心,聚力成绩提升》

04.《深耕课堂沃土,让教学研究接地气》

05.《提质•增效•赋能•发展,开创新局面》

06.《提质•增效•赋能•发展——携手开启高质量教学新局面》

07.《立足学生视角,深化教学反思》

08.《以素养、情感、数字绘就教学新篇》

09.《一切从课堂出发,一切向学生落地》

10.《新学期,要在“细节”里把质量立起来》

11.《三项机制破质量短板,三风建设立教学根本》

12.《让每节课成为师生携手走过的成长时光》

13.《破悬浮之弊,立课堂之本》

14.《破茧与新生,从课堂“困局”到育人“新境”的深度求索》

15.《破茧与新生,集体备课的范式重构与实践突围》

16.《三个转向破解教研悬浮,让课堂成为研究主场》

17.《三力聚合驱动集体备课,构建教学质量新生态》

18.《三维突破——破局•重构•跃升》

19.《三问课堂革命:如何让45分钟迸发育人能量?》

20.《守牢“六线”基准,激活课堂新动能》

21.《深耕课堂沃土,点亮育人之光》

22.《深耕课堂沃土,点亮育人之光》

23.《立足新课标 精耕复习田》

24.《巧施4个锦囊,凝心聚力迎期末》

25.《深耕沃土,培育新苗》

26.《以实干铸品质》

27.《深耕“博爱”沃土 筑牢质量根基》

28.《深耕课堂主阵地,激活教学新动能》

29.《扎实耕耘育桃李,匠心筑梦待花开》

30.《课堂提质的破与立》

31.《三大破局思路,四个实干方法》

32.《想清楚、说明白、能听懂》

33.《抓四要落细校本教研,教学提效这样实现》

34.《课堂管理,让学生学会自己管自己》

35.《“四要四戒”聚力课堂提质,共推教学高质量发展》

36.《好课六维,育人六力》

37.《四个关键问题,解锁高效课堂》

38.《怎样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39.《以六“有”筑根基,为好课赋新能》

40.《以班级为阵地,以成长为任务,做初中关键期的守护者》

41.《以“六有”课堂立根,以创新赋能提质,共建高效好课堂》

42.《以“六有”备课为抓手,开启高质量课堂的新篇章》

43.《以“六有”备课为钥,开启优质教学与教师成长新程》

44.《听好每一节课,走好专业每一步》

45.《守好课堂主阵地,用好教材生命线,育出善思考的未来新人》

46.《守好教材 “主阵地”,育出会思考的学生》

47.《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共赴的成长之旅》

48.《锚定三维目标,优化教学路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49.《课堂 “五度” 教学法,让沉闷课堂瞬间逆袭》

50.《课改先行守常规,规范赋能提质量》

51.《教师一旦“开悟”,就会成长出这“三重教育境界”》

52.《从听一课见专业态度,到行一步显成长路径》

53.《从听课前、听课中、听课后3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理解和建议》

54.《把“听课”听出味儿来,把“教研”教进心里去》

55.《从 “教得好” 到 “学得活”,好课打造与教学管理的双向赋能》

来源:学校工作材料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