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润京华 协同谱新篇——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07:01 1

摘要:行稳致远,笃定前行;锐意创新,续写华章;协同发展,共筑辉煌。今年以来,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行稳致远,笃定前行;锐意创新,续写华章;协同发展,共筑辉煌。今年以来,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创新成就突破,宣传思想领域成果丰硕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郝士超动情地分享着自己从艺30年的心路历程和“夺梅”背后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在场观众。这是今年3月发生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讲京津冀三地联合宣讲活动保定专场中的动人一幕。

“百姓故事+文化展示+文艺表演”,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联合宣讲活动以创新形式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以“一周一站”的频率走进天坛神乐署、香山公园、北京大学和天津市杨柳青镇意合堂会、天津戏剧博物馆、河北雄安新区等地,12场报告会,线上线下受众近200万人。

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京津冀三地落地生根,京津冀三地推动创新性实践,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津冀开展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高校、智库、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等开展课题研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等6项课题立项,形成一批破解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协同发展堵点的研究成果。

以学术语言解码协同规律,用研究成果回应实践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术论坛等论坛活动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南开指数2025》和“京津冀大数据平台”等研究成果发布,为三地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宣传重点更加聚焦,主题宣传浓墨重彩。细心的读者发现,三地媒体悄然发生着变化。围绕“2·26”重要节点,三地媒体同时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一周年主题宣传,累计推出特刊专版90余个、原创图文1100余篇、融媒产品600余个,多个话题冲榜热搜,全景展现了京津冀区域协同联动、日趋融合的新气象。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携手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共同推出的“京津冀一把手访谈录”全媒体系列报道,访谈三地多达23位市区和政府一把手,总阅读量超5000万次。

深耕新闻内容,三地媒体专题报道有声有色。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同步推出“雄安一日”专题报道,三地广播电视台推出“温暖的回声”视频报道,展示三地协同发展新成效。全国两会期间,三地党报开设“京津冀代表委员话协同”专栏,三地代表委员围绕产业、生态等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重要节日期间,“瓣瓣同心京津冀 欢欢喜喜过大年”等重点专栏出彩又出新。

深化文化交流,协同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10、9、8……”新年倒计时的欢呼声中,北京首钢园、天津鼓楼广场、河北正定古城形成“云上”联动,这也是京津冀首次联动举办跨年倒计时活动。深化文化交流,推动发展成果惠及三地群众,京津冀合力谱写美好华章。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成绩:今年一季度,京津冀文旅行业迎来开门红,高质量协同发展充满了底气和动力。

成绩来源于三地锐意创新、大胆突破。今年1月22日,随着北京的太平鼓、天津的汉沽飞镲、河北的杂技抖空竹在北京园博园同台亮相,京津冀欢享庙会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三地十大庙会随之陆续亮相,活动之丰富、品类之多样、人气之高涨,为三地民众津津乐道。跨年迎春大联欢、欢享庙会、乐享冰雪、历史文化主题游、博物馆里过大年、群众大拜年等6大板块2万余场年味浓郁的文化活动吸引三地民众热情参与,多个“首次”从此诞生:首次实现三地卫视春晚联合录制、互推互播;首次在三地庙会设置“京津冀拉手商铺”……

这是一组温馨的画面:在北京书市偶遇河北读者,在天津海河书香节听京腔京韵……今年以来,京津冀全民阅读盛宴全面开启,三地阅读文化血脉相融相连,爱书人的节日“全年无休”。

2025(春季)北京书市、第二届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等图书展销活动,营造书香氛围;“地坛书市”“旧书新知”等文化品牌走进天津静海、河北保定,不断丰富三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京津冀全民阅读推广周,2025北京书市、天津海河书香节、河北惠民书市三大展会有效联动,京津冀三地掀起阅读风潮。

这是一组动人的场面,三地携手打造文艺创作演出精品,共同书写美好明天的远大抱负令人振奋。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同签署《京津冀影视拍摄服务联盟合作备忘录》,成立京津冀影视拍摄服务联盟;共同推动重点电影《志愿军3》拍摄制作。北京人艺与天津人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深度合作,全力推进新时代艺术精品创作,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加强新时代文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用精品力作展现时代风貌。“‘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大学生戏剧展演启动,截至6月,共征集京津冀19所高校的42部作品,文艺创作注入了青春活力和创意动力。

这是一组难忘的场景:三地精诚合作,共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民众共享协同发展丰硕成果。

今年以来,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的红色资源得到深入挖掘,香山革命纪念馆加强与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河北西柏坡纪念馆馆际红色资源互联互通,突出“进京赶考”主题,创新打造思政教育“大课堂”。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将延续至10月,京津冀博物馆联动推出以展览、科技、文创、研学、教育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惠民文化活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看·见殷商”大展,京津冀展厅全新升级,策划举办天津、河北精品文物展览,推动大运河博物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

强化机制创新,协同发展形成强大合力

随着原创话剧《林则徐》在三地多家剧院和影院的“第二现场”同步上演,三地观众共享沉浸式视听盛宴,石家庄观众张先生发出感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气概撼天动地。而这正是源于京津冀大视听生态协同创新工作机制的建立。

该机制以超高清发展为突破口,深度融合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催生多元化应用与模式,通过科技赋能,让文化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蓄力前行,不断赋能。在国外,三地视听科技企业一起赴海外参展,重点展示人工智能交互式数字人、演播室图文包装系统、摄像机光传输系统等技术产品,京津冀视听科技企业国际市场得以拓展。在国内,河北保定举办的优秀媒体融合技术推介会,聚焦“微短剧”“AIGC应用”等行业热点,推动前沿技术落地应用,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着眼未来,稳步发展,三地常态化人才沟通交流机制逐渐成熟。京津冀三地文艺界“送福进万家”活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宝坻、河北雄安等多地开展,通过同台演出、联袂创作等形式慰问基层群众。京津冀交响乐艺术发展联盟正式挂牌,三地围绕联合演出、人才交流、资源贡献、委托创作等深入合作。数智时代图书馆创新与发展培训班成功举办,京津冀三地50余名图书馆员参训,大家受益良多。“京琅琊”视听人才学院第6期电视剧精品创作培训班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模式,58名来自京津冀地区影视制作机构、网络视听平台的高层次创作人才参训,大家收获满满。

联防联控,构筑京津冀文化安全屏障

京津冀三地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三地版权协会共同签署京津冀版权侵权检测平台协同共建合作协议。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通过共建共享,不断实现版权领域提质升级。

三地密切文化执法合作,推进文化执法合作全面走深走实。三地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旅游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执法协作;第三届京津冀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作联席会议在河北邯郸召开,三地执法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地区加强大运河执法保护协作工作措施》,发布《京津冀地区版权执法保护倡议书》《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三地提升版权保护效能,走出坚实步伐。“2025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主题宣传活动暨京津冀版权协同发展论坛”、“2025京津冀版权之夜”及N场配套活动等,全方位展现三地版权工作在行业保护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提升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推动京津冀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行稳致远,砥砺奋进,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大步迈向灿烂明天,书写新时代,创造新辉煌,缔造新奇迹。

记者:路艳霞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