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7日,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渭南行”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在合阳县新池镇牛庄村。这个只有286户人家的小村庄,硬是把3915亩耕地种出了"花样":2000亩连片麦田变身智慧农场,香菇大棚里孕育着致富希望,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大操大办"到"
4月17日,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渭南行”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在合阳县新池镇牛庄村。这个只有286户人家的小村庄,硬是把3915亩耕地种出了"花样":2000亩连片麦田变身智慧农场,香菇大棚里孕育着致富希望,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大操大办"到"新风扑面",牛庄村用实力证明: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牛庄村创新构建"1+4+N"产业体系,通过党支部统领、4个专业合作社联动、多个经营主体参与的模式,全面推广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播种等8项新技术。村集体投资建设的现代化粮食功能区集农业机械合作、粮食仓储、面粉加工于一体,实现"耕、种、管、收、储、加"六位一体标准化生产,带动亩均增收200元。2024年,村集体又投资114万元建设粮食烘干项目,带动86户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创新发展模式,牛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走出了一条粮食主产区的特色振兴之路。
牛庄村不仅在产业发展上成绩斐然,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也独具特色。村两委结合村情编制的《牛庄村村规民约》,通过善行义举榜展示、"家风家训进万家"等活动,培育了文明新风尚。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先行"工作模式,创新"红白事粮食礼",村民可用面粉、食用油替代传统份子钱。自推行以来,累计引导监管村级红白事10余起,每事节省费用至少1万元。牛庄村探索实施的"1257"议事协商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将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议事平台。"五类主体"参与、"七步工作法"规范的议事机制,累计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0余次,破解村级治理难题13个。这种创新的治理模式,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翁。
如今的牛庄村,先后荣获省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村等荣誉。(群众新闻记者赵子亮 通讯员 彭一鹏 任晓彤)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