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宁波企业百强榜单刚出,朋友圈就被“吉利登顶”刷屏,可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榜单背后那串小字:吉利净利润只有0.12亿,宁波钢铁还亏了7.74亿——原来巨头也会“穷忙”。
2.5万亿!
宁波企业百强榜单刚出,朋友圈就被“吉利登顶”刷屏,可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榜单背后那串小字:吉利净利润只有0.12亿,宁波钢铁还亏了7.74亿——原来巨头也会“穷忙”。
制造业看似风光,实则像跑马拉松,前面冲得猛,后面补给跟不上。33家营收破百亿的制造企业里,利润能超过5%的不到三分之一。
舜宇光学够牛吧?382亿营收听着吓人,可手机镜头杀价一年比一年狠,利润被砍得只剩薄薄一层。
反倒是做医药流通的海尔施,营收不到百亿,净利润1.65亿,轻轻松松把钱赚了。
这对比太扎心:造车的、炼钢的拼死拼活,卖药的、送快递的闷声发财。
服务业这次成了最大黑马,18.76%的增速直接把制造业按在地上摩擦。
中基宁波集团1416亿营收坐上服务业头把交椅,靠的不是高大上科技,而是把进口铁矿石、出口小家电的账算得明明白白。
新冒头的宁波轨道永盈供应链更绝,专门给地铁工程“跑腿”,从钢筋水泥到螺丝钉全包,一年营收翻了三倍。
说白了,制造业在前方打仗,服务业在后方数钱,这分工越来越像“甲方乙方”。
创新榜更暴露真相:江丰电子做半导体靶材,利润率飙到8%;激智科技搞光学膜,利润比传统制造业高出一倍。
但别急着鼓掌,这些“高精尖”加起来只占百强企业总数的7%,剩下93%还在老路上卷。
最惨的是汽车零部件厂,给吉利、大众做配套,报价被压到成本线,老板自嘲:“我们赚的是搬运费,不是技术钱。
”
区域分布也暗藏玄机。
鄞州、北仑、海曙三区占了70家百强企业,像极了班级里的“学霸区”。
鄞州靠数字经济,奥克斯空调卖非洲,均胜电子给特斯拉供智能座舱;北仑全是硬家伙,吉利汽车、申洲针织、镇海炼化,烟囱比写字楼还多;海曙则走“颜值路线”,雅戈尔、太平鸟把衬衫卖到巴黎时装周。
其他区县呢?
宁海做文具,江北搞新材料,虽然营收不够看,但小日子过得滋润——做笔的贝发集团,一支圆珠笔利润顶得上钢厂一吨钢。
最魔幻的是宁波模式:产业集群像拼图,缺了哪块都能补上。
吉利缺芯片?
隔壁鄞州有芯片厂;申洲缺面料?
海曙纺织城当天送货;镇海炼化的塑料粒子直接拉到江北注塑厂。
这种“半小时供应链”让外地企业羡慕哭,但也让宁波人自己焦虑:万一哪天物流断了,会不会像上海疫情时那样全线停摆?
说到底,宁波的2.5万亿像一桌硬菜:有红烧肉(制造业),也有清蒸鲈鱼(服务业),还有刚上的松茸汤(创新企业)。
但吃到最后发现,最下饭的其实是那碟腌萝卜——那些不起眼的小物流公司、医药代理商,悄悄把利润装进口袋。
至于吉利们?
先把盘子做大再说吧,毕竟没人记得第二名,但历史会记得谁真正赚到了钱。
来源:黄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