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命”的北欧的松弛感:一堆“闲人”花三周看鹿迁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16:54 1

摘要:日前,一场为期3周的驼鹿迁徙直播重新回到了瑞典人的视野中。没有剪辑,没有特效,甚至没有起承转,但就是这样一档“无聊”的电视节目,却在过去几年吸引了数百万瑞典观众的目光。这场意外的成功,其实是人们对“慢生活”美学的追求。

日前,一场为期3周的驼鹿迁徙直播重新回到了瑞典人的视野中。没有剪辑,没有特效,甚至没有起承转,但就是这样一档“无聊”的电视节目,却在过去几年吸引了数百万瑞典观众的目光。这场意外的成功,其实是人们对“慢生活”美学的追求。

感受大自然静谧“慢哲学”

像过去6年一样,数以万计的瑞典人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跟随镜头感受节目组带来的“慢生活”松弛感——瑞典北部的翁厄曼河蜿蜒地流淌在原始松树林中,两岸是残留的积雪,偶尔有“不速之客”驼鹿进入镜头,又匆匆离去。

为了捕捉驼鹿迁徙的场面,瑞典摄制组铺设了约2万米的电缆,放置33万台摄像机和多个无人机。2019年首播时,这档直播节目在瑞典电视台的收看人次就达近百万。而到了去年,该节目的收看人次飙升至900万。

不过,与其说是为了观看驼鹿的迁徙,不如说是为了感受大自然的静谧“慢哲学”。有观众表示,纵观3周的迁徙时间跨度,在电视机前守候的几个小时内,一般不会发生太多事情。但就是这缓慢的节奏,以及驼鹿出现时所带来的不期而遇的美好,恰恰让观众们感受到舒适和慰藉。

瑞典的驼鹿迁徙直播受到邻国挪威的一档火车之旅节目的影响。2009年,挪威广播公司推出名为《卑尔根铁路》的电视直播节目,记录了火车从卑尔根到奥斯陆的沿途风景,在7个小时的行程中,观众跟随火车镜头踏过挪威的雪原、穿越古老的松树林,时而进入黑暗无光的隧道,但紧接着出现的光亮又让人豁然开朗。观众就是在这些自然建构的情节中,于一张一弛间感受身心的放松。

据悉,至少有20%的挪威人看过这期节目,还有近一半的挪威人看过挪威广播公司的推出的另一期马拉松式节目“134小时海上航行直播”,它全程记录了“北挪威”号邮轮沿着挪威海岸线的5天航行过程。2013年,挪威广播电视台还制作了另外一档“无聊”的节目——记录了从砍树、劈柴、点燃木柴、烧成一堆灰烬的全过程,再次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

反思快节奏对生活的冲击

“慢生活”节目的成功,与北欧人追求慢文化、向往自然的生活方式有关。北欧作为全球最富裕的区域之一,高福利背后却潜藏着群体的心理危机。近年来,当地社会追求回归自然,并反思快节奏对生活的冲击。

除了当地所特有的社会风气,“慢生活”节目更是当下人们在忙碌、充满压力的工作中放慢脚步、远离喧嚣的体现。高科技、高物流所带来的生活节奏加速,在无意间制造了"时间饥荒"。有科学研究表明,频繁切换任务会让人类大脑过载,不仅无法有效记忆,还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工作质量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慢生活”节目提供了一种解药,让人们慢下来,重新思考生活。

“慢生活”节目没有剪辑或剧本,以人的体验建构节目“剧情”。有专家表示,“慢生活”节目的吸引力恰恰在于不刻意营造张力和冲突,给人一种舒缓的感觉,正如一个“泄压阀”。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1964年拍摄的电影《睡眠》,能够以“无聊”的姿态留在电影史的画册上——全片只有一个固定镜头,记录了主人公5小时20分钟的睡眠过程。

除此之外,“慢生活”节目还受到“带娃”家长的青睐。有研究表明,过于快节奏的节目会导致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易怒和冲动行为增多,场景变化较少、噪音音量较低的节目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