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男子左侧腰部疼痛以为是肾结石,医生看了一眼CT:惊出一身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04:01 3

摘要:53岁的张先生,左侧腰部隐隐作痛,以为是老毛病肾结石复发,结果CT一拍,医生整个人激灵一下,汗都冒了出来。不是结石,是一个隐藏多年的腹主动脉瘤。这个病,憋着不动声色,一旦破裂,死亡率超过80%,就像身体里藏了一颗“定时炸弹”。

53岁的张先生,左侧腰部隐隐作痛,以为是老毛病肾结石复发,结果CT一拍,医生整个人激灵一下,汗都冒了出来。不是结石,是一个隐藏多年的腹主动脉瘤。这个病,憋着不动声色,一旦破裂,死亡率超过80%,就像身体里藏了一颗“定时炸弹”。

很多人都觉得腰疼就是肾的问题,尤其是中年男性,喝水少、运动少、常憋尿,肾结石、肾积水、肾炎等等,一抓一大把。可问题是——不是所有腰疼都跟肾有关

身体发出的信号,不能靠经验拍脑袋判断,尤其过了五十岁,任何“不一样”的疼痛都值得警惕。张先生的CT显示,位于腹部深处的主动脉位置,鼓出一个直径4.8厘米的不规则囊状物。

这就是腹主动脉瘤。它不像肿瘤那样会扩散,但它会一点点变大,直到有一天,血管壁撑不住,轰然破裂——就像轮胎爆胎,瞬间大出血,无法挽回

这类疾病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最多只是感觉腰部或腹部隐隐作痛,甚至有的人完全没感觉,直到体检时才意外发现。更麻烦的是,它的位置深,普通的腹部B超有时都查不出来,需要通过增强CT或血管成像检查才能确认。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怎么可能我也会得这种病?我又不抽烟、不高血压、生活健康。可现实是,这类疾病并不稀有,在50岁以上男性中发病率并不算低。

尤其是有家族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吸烟史的人,风险更高。血管老化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退行性过程,就像橡胶老化,有一天它会突然裂开,没人能预测是哪一刻。

这也提醒我们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身体的“老化”不是你表面看得见的皱纹和白发,而是你看不见的血管、神经、器官在悄悄变化。有些疾病,你一旦“感觉到了”,往往已经晚了。

张先生幸运在于,他的腹主动脉瘤尚未到危险的爆裂临界点,医生建议他定期监测,严控血压,必要时考虑介入手术。但如果他像多数人一样,继续以为是“老毛病”,拖延不查,那就是另一种结局。

这背后折射出一个误区:症状相似≠病因相同。腰疼可以是肾结石,也可以是腰椎间盘突出,甚至是胰腺癌、卵巢囊肿、结肠肿瘤或像张先生这种腹主动脉瘤。靠经验判断,等于拿命赌博。

腹主动脉瘤的“沉默杀手”特性,让它成为医学界特别关注的高危病种之一。它没有明显预兆,不咳嗽、不发热、不消瘦,典型的“无声杀手”。

一旦破裂,抢救机会极低,哪怕在医院门口都难以生还。有人会问,那是不是CT就能查出一切?答案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CT,但有些人必须做

如果你是50岁以上男性,有吸烟史、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或家族中有人曾因不明腹痛猝死,这类人群建议做一次腹部血管超声或增强CT,排查是否存在腹主动脉异常。

同时,腰痛伴随拍打时出现搏动感平躺时感觉腹部跳动明显突然腹痛伴晕厥等情况,务必高度警惕。别把这种“奇怪的感觉”当成疲劳,错过最佳干预时间。

那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什么去避免这种情况?戒烟。吸烟对血管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大动脉。吸烟者发生腹主动脉瘤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五倍以上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这是维护血管健康最基本的防线。别小看那几个数字的变化,它们直接决定你血管的寿命。

定期体检。不是走马观花地做几个项目,而是根据自身年龄、家族史、症状选择性体检。比如50岁以上男性,如果平时血压偏高,家中有人突发性腹痛离世,那就该做一次腹部血管评估。

这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家人的负责。很多人对体检不屑一顾,总觉得“没感觉就是没病”。但你主动脉瘤从3厘米到5厘米,可能需要三五年,但从5厘米到破裂,可能只用短短数周。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病例告诉我们的事实。

还有一点,别把所有不舒服都归咎于“老了”。腰酸背痛、头晕腿软,不一定是老化,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年纪大了,更应该小心对待这些“小毛病”,因为它们可能是大问题的前奏。

这场“虚惊”后,张先生改变了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坚持复查。他说:“以前真是太大意了,身体疼哪里就以为是老毛病,现在知道了,有些错误不能犯第二次。”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像一台运行多年的机器,表面看起来还能跑,内部可能早已出现疲态。真正的健康,不是你看上去没问题,而是你在关键时刻能看出问题。别让经验蒙蔽了你的判断,也别让侥幸害了你一生。

腹部隐痛不等于肾结石腰疼不代表就是腰肌劳损你以为的小问题,很可能是大病的伪装。医学不是靠猜,也不是靠忍。听身体的声音,别让它喊破喉咙你才听见。

别再拿“老毛病”当挡箭牌了。身体不是你说了算,它有自己的“计划”,你要做的,是学会读懂它的“暗号”。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科杂志》,2022年第61卷第12期,关于腹主动脉瘤的流行病学分析

2.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3年第15卷第6期,主动脉疾病早期筛查建议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陈医生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