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失败,是一群摆烂的父母,在拼命卷孩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08:00 1

摘要:邻居家的孩子高考失利,结果当天傍晚,家长在楼下怒骂:“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你就考成这样?对得起我们吗?”整个小区都听见了。孩子当场泣不成声,夜里甚至离家出走,最后闹到报警才安全回家。让人感慨,这年头不少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可自己却还是扎根在原地。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

前几天,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从朋友嘴里传来。

邻居家的孩子高考失利,结果当天傍晚,家长在楼下怒骂:“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你就考成这样?对得起我们吗?”整个小区都听见了。孩子当场泣不成声,夜里甚至离家出走,最后闹到报警才安全回家。让人感慨,这年头不少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可自己却还是扎根在原地。

网络上曾火过一个五岁男孩吐槽视频:“天天让我学习,你自己还不是低头刷手机!”这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家长自己爱玩游戏、沉迷短视频,却要求孩子自律,成绩优秀,兴趣广泛。这种“双标”,其实伤害的是信任和亲子间的温情纽带。

你总想着用嘴巴来塑造孩子,其实孩子真正学的是你每天的行为习惯。当大人得过且过、放弃成长,对孩子的“高标准”其实更像是把自己的人生草草拖过去,却想攀着孩子爬上山顶。

《正面管教》的作者曾坦言,女儿办事总三分钟热度,后来无意发现,正是她自己遇事没耐心影响了女儿。常言道:“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长若懒于自律,缺乏坚持,又怎能期盼孩子坚守梦想、专注成长?

白岩松曾说,“天天打麻将的父母,最难教会孩子拿起书本。”我们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却不愿面对自己身上的懒惰与松散。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习惯,其实都绘着父母生活的影子。

记得今年高考结束,长沙那对双胞胎兄弟689分的新闻刷屏了。他们的父母没有什么“玄学”,不过是陪伴、引导、培养兴趣,习惯、陪伴、信任,几个词贯穿始终。

朋友圈总有父母分享哈佛学霸故事,殊不知背后那段灯下朗读的时光,是父母十几年如一日的点滴陪伴。有句话说得真好:人生路上,每个孩子的根,都深扎在父母这片土壤里。只有根深蒂固,叶子才能伸展向阳。

见过这样一幕:一位爸爸带着孩子一起练字,一起晨读。还有那位即使吊瓶打点滴,也要批改作业的老师妈妈。榜样的力量,就是润物细无声。父母的自律,简直像磁场,让身边的小树苗情不自禁地向上生长。

谢安被问“为何子孙个个为芝兰玉树”,他只轻描淡写一句:“我常自教儿。”到今天,这已成千古流传的“父母以身作则,胜过万语千言”。

比起一句“听我的”,不如大手拉小手一起经历努力的过程。与其逼迫孩子服从规则,不如让他们见证父母面对人生的勇气与韧劲。如此,孩子才能在爱与鼓励中生出力量,收获幸福与自信。

井深大说:“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很多人都觉得养娃鸡飞狗跳,其实根源就在:习惯反求诸己。孩子愈发懂事时,家里往往有脚踏实地、不卑不亢的父母;孩子开朗自信,背后一定有理解包容、不断成长的长辈。

别做“光说不练”的家长,不要躲进舒适区却把全部期待甩给孩子。教育路上最温暖的,是父母卷自己,把正能量的氛围和榜样的力量悄无声息地传播出去。正如那句歌词:“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父母越来越好,孩子一定会乘风破浪,走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欢迎留言,说说你经历或者见过的“榜样式父母”

也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成长中最美的一束光!

来源:歆柔宝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