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贼偷走古人多少清净?千年修心一念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22:01 1

摘要:东晋书圣王羲之曾有一段趣闻。某日他见邻居卖饼老妇生意清冷,心生怜悯,便在饼筐上题字相助。谁知老妇见竹筐被墨迹沾染,怒而擦洗——她只道是书生恶作剧,岂知毁去的竟是千金难求的墨宝。书圣闻之怅然,叹道:“识者谓佳,不识者谓恶。”

东晋书圣王羲之曾有一段趣闻。某日他见邻居卖饼老妇生意清冷,心生怜悯,便在饼筐上题字相助。谁知老妇见竹筐被墨迹沾染,怒而擦洗——她只道是书生恶作剧,岂知毁去的竟是千金难求的墨宝。书圣闻之怅然,叹道:“识者谓佳,不识者谓恶。”

这一幕恰似《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的玄机。孙悟空棍下六个毛贼:眼见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何尝不是古今相通的“心魔劫”?

眼耳鼻舌身意本是通达世间的六扇窗,却常成困住心灵的六座牢。书圣题字时怀揣赤诚,老妇见墨迹却只生恼怒——同一墨迹,眼根所见不同,心念便分善恶。恰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被表象所缚,清净心便遭盗掠。

唐代禅师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如何处之?”拾得笑答:“忍他、让他、避他、耐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当年达摩祖师初到中土,遭梁武帝质疑时不曾辩驳,遇百般非议仍安然面壁。外相如风过耳,心若不动,六贼何扰?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弟子皆病,夫子仍弦歌不辍。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饥饿困顿间,耳听哀嚎而不乱,身受苦楚而不忧,只因心有所守。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有弟子问:“遇谤当如何?”先生答:“如钟鼓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外人诽谤如风过虚空,心若不起念,六贼自遁形。

苏轼被贬惠州时作诗:“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谪居瘴疠之地,眼见的不是荒芜,耳闻的不是哀鸣,反将困顿化作“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豁达。六根至此,非贼非寇,竟成滋养心灵的清泉。

《菜根谭》有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古人早悟出:眼不见色则心不扰,耳不闻声则神不驰。让六根为仆非是要隔绝人世,而是要修得一颗如如不动心。

千年修心路,其实只在一念间。当我们如古人般明晰本心,六根便从盗取清净的贼子,化作服务心灵的忠臣。风动幡动终是妄,心若不动,万物皆从容。

来源:生活小精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