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麦田教无人机,训舱备登月!这位女将藏多少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00:18 1

摘要:初秋的豫东麦田边,风裹着麦糠扫过裤脚,王亚平蹲在田埂上,指尖在无人机遥控器上点了两下,银灰色的机身就稳稳掠过麦穗,螺旋桨带起的风把旁边张大姐的头巾吹得飘起来。“您看,定高模式一打开,就算手晃,它也不会蹭到麦子。”她说话时手里还攥着本卷边的资料册,扉页上密密麻麻

初秋的豫东麦田边,风裹着麦糠扫过裤脚,王亚平蹲在田埂上,指尖在无人机遥控器上点了两下,银灰色的机身就稳稳掠过麦穗,螺旋桨带起的风把旁边张大姐的头巾吹得飘起来。“您看,定高模式一打开,就算手晃,它也不会蹭到麦子。”她说话时手里还攥着本卷边的资料册,扉页上密密麻麻记着“农村女性科技培训需求”,连哪村大姐想学植保、哪村妹子想搞直播带货都标得清清楚楚——这是她刚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后,跑的第五个基层点,裤腿上还沾着前一站稻田里的泥点。

没人会把眼前这个蹲在田里教技术的人,和十年前在天宫一号里转陀螺的“太空教师”联系起来,更想不到她白天刚跟农户聊完收成,晚上就扎进了航天城的登月模拟舱。傍晚的训练基地里,模拟月壤的灰褐色粉末还沾在她的靴底,训练服后背已经汗湿了一大片,她却还对着屏幕上的着陆数据皱着眉:“再调一下缓冲参数,月面重力小,落地得再轻一点。”旁边的工程师递过瓶水:“王姐,今天都练三回了,歇会吧?”她接过水没拧开,先指着屏幕上的红点:“你看这里,上次模拟时偏了两厘米,实战里可能就差远了。”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王亚平身上这股“不凑活”的劲,从十多年前就没变过。当年备战神舟十三号,离心机训练到脸色发白,她扶着墙缓口气,跟教练说“再加30秒”;现在当妇联副主席,开座谈会时听到农村女性说“咱女的学技术没用”,她当场就把自己第一次操作航天设备的经历讲了:“我刚碰离心机时,吐得连饭都吃不下,后来练得多了,不也能在太空操作复杂仪器?技术不分男女,就看你敢不敢伸手抓。”上个月她再去那个村,之前说“没用”的李大姐,已经能用无人机给自家20亩地打药了,见到她就拉着看手机里的作业视频:“您说的对,这机器比人快多了!”

训练间隙,她口袋里总揣着个皱巴巴的星星贴纸,是女儿送的。上次视频时,女儿举着贴纸说:“妈妈,你去月亮上要是找不着路,就看星星。”现在这贴纸就贴在模拟舱的操作台上,每次训练前她都要摸一下。有次航天基地的年轻队员问她:“王姐,又当妇联副主席又备登月,不累吗?”她笑着把贴纸揭下来又贴上:“累啊,但你看,一边能帮姐妹们多学个本事,一边有机会往月亮上走两步,这俩事都值当。”

杨利伟之前在航天交流会上提过,登月航天员得从有飞天经验的人里挑,“他们见过太空的复杂,心里有底”。这话传到训练基地,没人明着说,但大家都知道,王亚平两次飞天累计183天,从出舱活动到设备维护,没出过一次差错,是最有底气的人选之一。有次深夜,队员路过资料室,还看见她在翻国外登月任务的案例,笔记本上画满了示意图,旁边写着“月面通信延迟应对方案”。

其实王亚平从不说“我要当登月第一人”,她只说“随时等着祖国挑”。就像她在妇联调研时说的:“女性的边界从来不在脚下,在天上——你敢想,敢练,就敢去没人去过的地方。”现在,她教过的农村大姐们用无人机种出了好庄稼,训练基地的年轻队员跟着她学精益求精,而她自己,还在麦田和模拟舱之间来回跑,裤腿上的泥点和靴底的月壤,都是她走过的路。

你见过最拼的女性力量是什么样的?是深夜资料室里的灯光,是田埂上教技术的耐心,还是模拟舱里不肯松的眉头?王亚平用她的日子告诉我们,所谓“了不起”,不过是把每一件该做的事,都做到心坎里去。要是哪天她真的踏上月球,那一定是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就算暂时没等到,她在地面上帮过的每一个姐妹,教过的每一项技术,也早把“女性力量”的种子,种进了更多人心里。评论区聊聊,你印象里王亚平最让你动容的瞬间,是太空授课,还是现在这股扎根基层的劲儿?

来源:千山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