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2020年,华为A I、昇腾、5G、星闪、麒麟5个领域都是世界第一;2025年,华为A I、5G及5.5G、星闪、乾崑4个领域是世界第一,昇腾不完全是世界第一,鸿蒙技术世界第一;未来3年左右,华为昇腾和麒麟必然重回世界第一。
研判华为HI Plus暨“小智选车”模式紧急上线——华为七边形战士暨华为AI及昇腾、5.5G、星闪、鸿蒙、麒麟、乾崑登顶珠峰
2019年-2020年,华为A I、昇腾、5G、星闪、麒麟5个领域都是世界第一;2025年,华为A I、5G及5.5G、星闪、乾崑4个领域是世界第一,昇腾不完全是世界第一,鸿蒙技术世界第一;未来3年左右,华为昇腾和麒麟必然重回世界第一。
1、华为失之4万亿营收东隅,“七边形战士”收之登顶珠峰之桑榆
华为用全栈式自研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及核心技术护城河终结了L3、L4比赛、同时搞掉BBA T,华为用算力搞掉英伟达、同时终结中美人工智能之争。
这源自于川建国2019年5月15日及美国商务部5月16日欲杀死华为。华为6年半砸研发投入 10191.43亿元,华为在芯片、操作系统、智能汽车等多点突围并取得重大突破,反绞杀成功。
华为被打成“七边形战士”。华为“七边形战士”暨华为AI及昇腾、5G及5.5G、星闪、鸿蒙、麒麟、乾崑同时登顶珠峰。
华为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正以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华为HI Plus暨“小智选车”模式,重塑着中国及世界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又在人工智能领域登顶世界第一。
2、余承东领车BU 4年,华为乾崑ADS 4封王,鸿蒙智行五界彰显强大实力
2025年,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动作不断,成果斐然。
4月22日,华为发布ADS 4和鸿蒙座舱5以及高速L3解决方案,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紧接着,华为官宣2026年大规模商用L3,2027年大规模商用L4,这一举措犹如在智能驾驶领域投下了一颗核弹,华为杀死L3、L4比赛。
9月18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又扔了一颗氢弹,官宣华为的核心战略聚焦于“超节点 + 集群”,通过芯片及算力的强大支撑,全球需要多少算力华为就能提供多少算力,同时直接为L4的大门上了一把锁。
回顾过往,2021年徐直军曾拟给长安、北汽、广汽挂上华为“HI”商标,既帮助车企造好车,又做大华为生态系统,开启了华为与车企深度合作的新篇章。
余承东自2020年11月执掌华为汽车业务后,与张兴海携手,依靠赛力斯问界M5、M7两款车型成功逆袭。
截至2025年9月20日,鸿蒙智行五界十车中,问界M9、问界M8、新问界M7、尊界S800、享界S9T等50%车型已经或有望成为销冠,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根本用不着到2030年,鸿蒙智行不仅有望革命BBA及合资车品牌,还将革掉多数央国企的命——世界五百强广汽短短一年时间就“被智能化打成重伤进入ICU”,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面对华为对汽车的智能化革命及鸿蒙智行强悍的战力,央国企与华为开启了双向奔赴的旅程,华为HI Plus暨“小智选车”模式紧急上线,既抵挡住鸿蒙智行五界,双方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华为HI Plus模式:与车企深度绑定却不进门店
华为车BU及引望正在悄然变革并新增与传统车企的合作方式,一种介于HI模式与智选车模式之间的“HI Plus”模式浮出水面,成为重塑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模式持续演进,从最初的零部件供应,到HI模式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再到鸿蒙智行模式(原智选车模式)主导产品定义与销售,最终演化出最新的“HI Plus”模式。
“HI Plus”模式在HI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已成为华为与车企合作的新趋势。与华为智选车模式不同,新合作模式下的车型将不再进入华为门店销售,品牌命名中也不再带有“界”字。表面看是“做减法”,实则是为建立更坦诚、持久的合作关系“做加法”。
在该模式下,华为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技术等核心解决方案,并与车企实现深度研发协同。以华为与广汽合作为例,双方工程师共享设计系统,同步推进需求定义、软硬件开发与实车标定,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
更重要的是,HI Plus模式下车企保留品牌主权、数据主权,并控制销售渠道。这种“双向解绑”既让车企获得华为核心技术,又能避免品牌被“华为化”;对华为而言,则可通过技术模块标准化输出,摊薄研发成本,扩大技术生态圈。
目前多家车企已采用类似模式:阿维塔与华为联合团队规模近千人;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华境S搭载华为核心技术,但销售网络由五菱掌控;岚图与华为正探索此模式;广汽“启境”品牌全系搭载华为技术但不属“界字辈”;东风猛士也作为HI Plus试点,与华为协同开发但不进入华为渠道。
这种新模式平衡了华为技术赋能与车企自主权关切,正推动智能汽车技术向更广泛价格区间普及。
4、战略考量:为何推出新模式
华为开辟第4条合作路线,有其深远的战略考量。
首先,帮助央国企造好车又“救命”,还可扬长避短,响应合作车企对主导权的关切。此前无论HI模式还是鸿蒙智行,都曾引发“谁主导”的争议。新模式通过重构协作机制,平衡了华为的技术赋能与车企对自主权的关切,使得双方能够在更平等、更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业务。
其次,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华为需构筑更坚实的技术“护城河”,并通过车企实现技术市场化。新合作模式将推动“硬件 + 软件 + 服务”的全链路融合,支持与车企共同定制开发、参与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与更多车企的合作,华为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其技术解决方案,提高技术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第三,扩展合作“朋友圈”、提升市场份额,始终是华为的发展目标。新模式下,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名单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这也将反过来强化华为的行业地位。随着合作车企的增多,华为的技术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形成良性循环。
5、华为AI、昇腾、5.5G、星闪、鸿蒙、麒麟、乾崑登顶珠峰,同时推动智能汽车技术普惠
“HI Plus”模式的出现,恰逢中国新能源市场15 - 25万元价格区间年销量近300万辆的关键时刻。这种模式使得华为的先进技术能够更快普及到更多价格区间的车型中,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惠化”。
当10万级家轿都装上ADS 4,当20万以下车型开始标配鸿蒙座舱,更多消费者能够以亲民的价格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宝骏华境S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预计售价在16 - 23万元区间,却搭载了华为先进的智能技术,将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智能汽车选择。
这种模式也支持车企在同一技术底座上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有利于多元品牌故事的讲述与多样化产品矩阵的构建。不同车企可以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对华为的技术进行定制化应用,推出具有特色的智能汽车产品。
随着“小智选车”模式的推出,华为的技术影响力正渗透到更广阔的市场。华为已集齐八大国有车企: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奇瑞、江淮。华为的“技术基石”角色愈发清晰:不做整车厂,而是要做智能汽车时代的“技术基石”。
当所有车企都能用好华为技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或将诞生新的“生态里程碑”:不是一家独大,而是整个生态的集体进化。
这将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乃至全球科技领域的重大变革,引领智能汽车时代迈向新的高度。
至2028年,当搭载华为ADS的L3、L4智能汽车销量达到千万辆、占据中国及世界大半壁江山之时,华为既用乾崑ADS终结了L4比赛,中国算力或已超越美国,又终结了中美人工智能之争;华为5.5G、人工智能、昇腾、麒麟、鸿蒙、乾崑相得益彰,昇腾、麒麟重回世界第一,华为人工智能及昇腾、5.5G、星闪、鸿蒙、麒麟、乾崑或全部成为世界第一,即华为“七边形”战士诞生。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