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先锋·声悦临翔】第144期 本心之明 皎如白日 王阳明家书中的智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22:27 1

摘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媒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积极作用,拓展党风廉政教育链,弘扬廉洁文化、凝聚清风正气,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以“同音”清廉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并在区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开设党风廉政工作宣传专题栏目《清廉先锋•声悦临翔》。

清廉先锋·声悦临翔

第144期

本期分享者:海 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媒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积极作用,拓展党风廉政教育链,弘扬廉洁文化、凝聚清风正气,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以“同音”清廉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并在区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开设党风廉政工作宣传专题栏目《清廉先锋•声悦临翔》。我是海琴,今天在节目中将为您播出:《本心之明 皎如白日 王阳明家书中的智慧》,欢迎收听。

本心之明 皎如白日

王阳明家书中的智慧

一代大儒王阳明以“致良知”的心学名垂中国思想史。他有二十多封家书传世,涵盖了读书、立志、修德、倡廉等主题。今天读这些书信,王阳明重亲情、知孝悌、精学问、善教导的形象跃然纸上,家书中蕴藏的哲理与智慧,依然能给人深刻启示。

“到家良足乐,怡颜报重闱”

王阳明家族历经数代,一直延续着崇文重教、诗书传家的传统。王阳明的祖父王伦,以教书为业;父亲王华是明成化十七年状元,学识和德行皆受时人推崇。王阳明成长在“积德累仁者数世”的家族中,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儒家修身齐家的理念,深深影响着王阳明。在王阳明留下的家书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家人的牵挂与关心。在《上大人书》中,王阳明写道“杭州差人至,备询大人起居游览之乐,不胜喜慰”,考虑到父亲年近古稀,劝他“放意林泉,木斋、雪湖诸老,时往一访。洗脱世垢,摄养天和,上以增祖母之寿,下以垂子孙之福,庆幸,庆幸”。当得知父亲得了疮疾,他“心极忧苦、不能归侍,日夜苦切”,关切之情,溢于纸面。

王阳明对长辈极尽孝道,对平辈人亦关怀备至。九弟守俭、十弟守文身体不好,王阳明常去信询问:“九弟所患,不审近日如何?身体若未壮健,诵读亦且宜缓!”王阳明认为,父子兄弟之爱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源于“人心生意发端处”,是“良知”在发挥作用。在《传习录》中,王阳明明确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家书还记载,王阳明曾托弟弟守礼调解好友石山翁家的兄弟矛盾。在尽心助人的同时,还叮嘱家人以石山翁家的纷争为戒,谨言慎行、相互克制、谦和相待,维持家族和睦。这正是“致良知”思想在伦常日用中的生动体现,也彰显了融入中国人心灵和血脉里的“家和万事兴”理念。

“读书敦行,是所至嘱”

在王阳明看来,读书不是为了“荣身肥家”,而是“此最吾所宿好”,在他看来,读书的根本目的是唤醒自己的“良知”,从而做到“知行合一”。所以,他并不把科举成功看得太重,而是更加看重在读书、应试的过程中涵养道德、磨炼心性、体认良知。王阳明在《寄正宪男手墨》中反复强调“读书敦行,是所至嘱”“读书执礼,日进高明,乃吾之望”,读书不能只为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更要切实用于实践。在他看来,读书要同修养道德、克制私欲、恪守礼仪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集中精力、相互切磋、学以致用。

“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王阳明自幼便有远大的志向。十二岁时,面对老师提出的什么才是人生第一等事的问题,他不拘泥于流俗,说出了“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王阳明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在写给家人的家书中,均十分强调立志的作用。

他认为,人如果没有志向,“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在阳明心学里,“立志”是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立志的过程,就是用坚定的意志抵制外界的诱惑、克服自身惰性的过程。王阳明指出,人有怠心、忽心、懆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等“私欲客心”,这些遮蔽了人的良知本心。在自觉克制不良心态的基础上,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做到“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其“责志”“专注”等方法,是阳明心学“致良知”的一种实践路径,是“知”与“行”的一座桥梁,也是心学具有强大行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

王阳明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对当时明朝的世风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他痛心于“朝廷费出日新月盛”,弥漫着奢侈之风,各地天灾人祸不断,士风不振。在此浊流中,王阳明固守本心,发出了“人臣以身许国,见难而退,甚为不可”的清越之声。在家训《示宪儿》中,王阳明告诫晚辈“毋说谎,毋贪利”。在《又与克彰太叔书》中,他嘱咐打理家务的长辈王克彰“严缉家众,扫除门庭,清静俭朴以自守,谦虚卑下以待人”,以清静和俭朴来去除贪念、节制物欲。守廉更重要的是守“心”。守廉的关键,是在无人觉察的细微之处也不能放纵自己。要“以仁礼存心”“以圣贤自期”,把戒贪守廉的要求融入心性修炼,这才是抵制“习俗”“物诱”的根本方法,才能从内心深处消除贪腐之念。

王阳明家书中说“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直面认识自己的过错,时时反思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便能成为圣贤。王阳明留下的家书,尽管在数量上并不多,但内容丰富,是理解其心学的重要材料,阅读阳明家书,总能获得“我心光明”的精神力量。

弘扬廉洁文化、凝聚清风正气欢迎广大爱好者共同参与分享你的清廉故事

活动报名请联系“同音”清廉志愿服务队

俸晓霞

播音:张学琴

编辑:付天美

编审:杨 斌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