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政策调整,这一变动源自工信部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一系列举措。这一系列行动的背景,是近期发生的智能汽车安全事故所引发的广泛社会关注与讨论。
近期,智能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政策调整,这一变动源自工信部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一系列举措。这一系列行动的背景,是近期发生的智能汽车安全事故所引发的广泛社会关注与讨论。
4月16日,工信部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深入探讨并听取了汽车生产企业对于《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的执行情况及建议。该通知旨在通过严格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措施,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市场行为。
据内部会议纪要透露,国家部委对于智能驾驶、OTA(空中下载技术)、汽车审查和整改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方向。其中,特别强调了规范宣传的重要性,禁止夸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建议使用“组合辅助驾驶”等更为准确的术语,避免使用“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可能引起消费者误解的词汇。
会议还指出,当前市场上存在部分车企频繁进行OTA升级,但并未充分验证新版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工信部要求企业降低OTA频率,加强版本风险管理,确保在充分验证后再推向市场。对于频繁OTA的企业,将进行重点审查。同时,紧急OTA需通过召回、停产等程序,并经过市场监管总局审批后才能实施。
在驾驶辅助系统的监管方面,会议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禁止驾驶员在辅助驾驶过程中脱离方向盘和视线,同时禁止调节和放倒座椅,以防止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这些措施旨在从技术上确保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使用。
会议还强调了辅助驾驶功能的术语规范。禁止出现“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宽泛)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词汇,而应使用“(组合)辅助驾驶”等更为准确的描述。同时,对于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无法确保驾驶员在环的功能,将禁止申报和受理。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对智能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迫使车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性能,避免夸大宣传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另一方面,它也促使行业回归汽车产品的本质,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有部分车企的端到端上车问题被延后,汽车审批流程变得更加严格。例如,问界的新版本(疑似乾坤智驾4.0)被紧急叫停,包括FSD(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落地也受到了监管的严格审查。这些变化表明,工信部正在通过政策手段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监管力度。
总体而言,此次工信部的政策调整是对智能汽车行业的一次重要纠偏。它要求车企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坚守安全底线,确保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一变化将对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产生重要影响,各大车企在展示和传播智能驾驶技术时,将不得不更加谨慎和克制。
对于主打智能驾驶的新势力车企而言,这一政策调整无疑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然而,这也将促使它们更加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从而推动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