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珠海高新区“开学环保课・青春分类行”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在金鼎文化中心举行。活动以“前期征集+现场互动+常态延续”为模式,将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可动手、可感知的实践体验,让绿色理念扎根童心。
9月20日,珠海高新区“开学环保课・青春分类行”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在金鼎文化中心举行。活动以“前期征集+现场互动+常态延续”为模式,将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可动手、可感知的实践体验,让绿色理念扎根童心。
本次活动由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唐家湾镇人民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支持,珠海高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承办。全区10所学校的师生代表齐聚现场,共同参与这场垃圾分类的创意盛会。
手作展评聚亮点
颁奖传递环保情
展示区里,旧报纸化作一条精致小礼裙、作废草稿纸做成的“生态风铃”、鸡蛋托盘改造的花环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此次活动前期共收到10所学校的25份参赛作品,所有作品均以可回收物为原料,展现出学子们用巧思赋予废品“新生”的成果。经过线上投票与专家评审,焕新创意奖由大同绿色魔法队、星辰大海队、爱分类队、海底环保小卫士队、奇迹大象队、全能环保队、金豆护绿队、变废为宝魔术队、威龙绿行战队9支队伍获得;绿色科普奖归属快乐星球队、大同惬意屋大队、小小分类家队、无敌机器人队、礼善环保队、金文环保宝宝队、分类小卫士、凯幼环保先锋队8支队伍;循环实践奖则被二小环保队、二小分类队、大南山环保号队、聪明蓝宝队、花儿朵朵队、小小手艺人队、童心护绿凯旋队、环保特工队8支队伍收入囊中。
每支获奖队伍除了获得荣誉证书外,还获得由融康爱心驿站用回收吸管做花杆、彩色扭扭棒缠花瓣制成的手工扭扭花,既延续“变废为宝”主题,又传递公益温暖,让学子感受循环利用与爱心传递的双重意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循环再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家后更主动和家人分享!”
主题表演添活力
志愿分享暖人心
垃圾分类主题表演环节为现场注入满满活力。小学生团队演绎的情景舞蹈剧《海洋共振、保护蔚蓝》,用细腻的舞蹈,将垃圾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破坏与影响,直观体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分享环节同样动人。“期待孩子们把课堂上学到的循环利用知识带回家,让爸爸妈妈也跟着一起分类,慢慢让‘随手分类、变废为宝’成为高新区家家户户的日常。”志愿者的真情讲述,让“青春与垃圾分类同行”的主题愈发鲜明。
校园常态践分类
小小使者护绿色
为让垃圾分类真正融入校园日常、深化学生环保意识,活动同步联动全区参与学校,特别增设餐桌“小小分类员”志愿服务项目。每天午餐时段,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会驻守食堂各垃圾桶旁,耐心引导同学们区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教大家规范投放。
从最初的“提醒投放”到后来的“主动分类”,他们的身影成为食堂里的绿色风景线,不仅帮助同学们养成餐后分类的习惯,更为校园环保实践筑起常态化防线。
常态活动续热度
绿色理念深扎根
本次活动并非终点,后续常态化活动将持续至9月底,进一步延续垃圾分类热度。据悉,25份参赛手作将在“珠海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驿站”开展为期一周的对外展览;9月30日前还将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环保手工课,由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指导老师,面向全区招募学生参与,通过手把手教学,让更多孩子学会用废品创作,深化垃圾分类意识。
作为高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次活动推动垃圾分类理念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夯实“校园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传播链条。接下来,高新区将持续通过多元活动深化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优化,多措并举推动“两网融合”落地,为构建“源头分类、过程管控、末端资源化”的全链条体系注入力量,助力打造更洁净、更绿色的宜居空间。
来源:珠中江话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