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省太仓市太仓中德合作展示中心展示的德国和太仓的地图(左为德国,右为太仓),其上星形图案密密麻麻。据了解,德国地图上的星星,标示了在太仓的德企来自哪里,太仓地图上的星星,则显示德企在太仓的落户情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摄
江苏省太仓市太仓中德合作展示中心展示的德国和太仓的地图(左为德国,右为太仓),其上星形图案密密麻麻。据了解,德国地图上的星星,标示了在太仓的德企来自哪里,太仓地图上的星星,则显示德企在太仓的落户情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见习记者 张仟煜
数次挂断电话的张罗银最终还是对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说出了这句话:“咱们采访能快点吗?我马上要见一名外国‘客户’,时间就要到了。”
这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9月17日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时遇到的一幕。张罗银是江苏省太仓市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的副主任,他口中的“客户”是一名已经在太仓投资的德国企业负责人。“这家企业在增资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跟我见面聊一下,看政府能不能帮上忙。”张罗银说。
作为全国有名的“德企之乡”,2012年,太仓被工信部授予国内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自那以后,与外企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甚至为企业和资金牵线搭桥就成为示范区管理者再日常不过的一项工作,张罗银自然也不例外。为了方便,他还特意印了中英双语的名片,长期与德企负责人交流,他也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德语,“服务外企”已经深深刻印在他脑子里。
采访当天,关于太仓如何吸引德国企业,张罗银提到了不少,包括显著的区位优势、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高效的招商引资体系等。但他说的最多的,还是太仓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全方位的外企服务生态,这也是不少德资企业留在太仓的重要原因。
以著名的德国家族企业舍弗勒集团为例,1995年,舍弗勒集团选择太仓作为企业投资中国的第一站,其在太仓成立了依纳轴承(中国)有限公司,这后来成为如今的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舍弗勒(中国)”)。
30年来,舍弗勒尤其偏爱太仓。舍弗勒(中国)企业传播与市场部总监李佑美告诉记者,目前舍弗勒在中国共建设了17座工厂,有5座在太仓。同时,舍弗勒还在这里建设了1个智能装备公司、1个模具中心、1个综合服务中心和1个双元制培训中心。如今,太仓制造基地已成为舍弗勒在德国总部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员工数达7000人。
“太仓是舍弗勒的福地。”李佑美说,太仓有非常好的区位优势,人才、上下游供应链都集中在周边区域内,对提高工厂运营效率有很大帮助。“同时,太仓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特别是在企业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总能够想到企业前面,及时地提供支持。”李佑美说。
就在前不久,太仓市供电部门给舍弗勒(中国)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企业落户太仓30年以来用电量变化的热力图谱,图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995年,舍弗勒在太仓投资建厂时,用电容量仅为1000千伏安;而截至目前,企业在太仓各工厂总用电容量已达65600千伏安,增长超过60倍。在李佑美看来,这份热力图谱就是“舍弗勒与太仓深度联结的生动注脚”。
2022年、2023年,舍弗勒(中国)在太仓落地了两座新厂房,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近年来,舍弗勒积极推动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环节降碳,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生产领域气候中和、2040年实现供应链气候中和的战略目标。针对企业的绿色转型需求,太仓供电部门主动开通“低碳直通车”,提供能源低碳转型咨询、绿色政策宣贯解读等专项服务,助力企业构建智慧微电网,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和能效管理水平。
目前,舍弗勒太仓工厂已建成总装机容量达4717千瓦的屋顶光伏项目。2024年,企业累计购买绿电500万度、绿证20余万张,并成功开发数字化能源监测系统,实现了100%绿色电力供应和能源精细化管理。
实际上,在太仓,张罗银和舍弗勒都不是个例。自1993年德企“克恩-里伯斯”落户太仓以来,这座常住人口不足85万的苏南小城已吸引超过560家德企入驻,总投资超6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过670亿元。当地有一趟103路公交车,从“克恩-里伯斯”公交站出发,4公里范围内就聚集了40多家外资企业,足见太仓对外资的巨大吸引力。
如今,太仓服务德企的生态还在持续更新。举办太仓啤酒节活动、为外籍人士发放“市民卡”、引入双元制教育体系……“太仓服务”已成为当地外资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尤其是德资企业选择并扎根在这里。
今年以来,太仓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外资发展整体呈现“量质齐升、动能强劲”的良好态势。张罗银介绍,为了让外资项目早开业、早投产,太仓高新区联合相关部门积极优化审批流程,将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证等审批环节从“串联”改为“并联”,并通过“容缺受理”机制实现申报材料精简40%、办理时限压缩50%。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太仓高新区有64个外资产业项目开工或投产,签约外资产业项目35个。在与德国合作方面,太仓高新区紧扣“中德合作主阵地”的定位,高效运作“1+7+N”海外联络体系,新落户德资项目22个,增资扩产慧鱼加固材料、威施通风机、奥尔派专用机械设备等12家。目前,该区在谈德国重点项目超过40个。
560多家德企入驻远不是太仓吸引外资的终点。“今年是太仓对德合作第二个‘黄金三十年’的深化之年,太仓高新区正加速推动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争创国家级平台,重点发展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航空航天等‘链主型’项目,积极引进欧洲‘隐形冠军’企业。”张罗银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