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努力,要勤奋,要节省。但好像,光有这些还不够。就好像你在一个错误的航道上,即使把船桨划出火星子,也到不了想去的那个彼岸。
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赚钱的好习惯问题。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努力,要勤奋,要节省。但好像,光有这些还不够。就好像你在一个错误的航道上,即使把船桨划出火星子,也到不了想去的那个彼岸。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聊聊那些真正能让钱“主动”靠近你的一些底层逻辑和习惯。这八个习惯,听起来可能有点反直觉,但它们真的、真的改变了我看待金钱,甚至看待整个世界的方式。请你,逼自己一把,把它们刻进你的日常里。
第一个习惯,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叫做:建立“生产者”视角,而不是“消费者”视角。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抽象,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我们大部分人,每天睁开眼,就是个纯粹的消费者。刷短视频,我们在消费内容;听音乐,我们在消费艺术;逛街买衣服,我们在消费商品;甚至叫个外卖,我们都在消费服务。
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这个东西好不好?我喜不喜欢?我买不买得起?”
这没有错,但这种思维方式,会让你永远处在价值链的末端,永远是那个掏钱的人。
而生产者视角是什么样的呢?
当你看到一个爆火的短视频,生产者会想:“它的脚本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梗能火?它的拍摄手法、剪辑节奏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我来做,我能怎么借鉴?”
当你喝到一杯特别好喝的咖啡,生产者会想:“这个咖啡店的定位是什么?它的客单价、坪效大概是多少?它的装修风格为什么吸引人?它的营销是怎么做的?是靠地理位置,还是靠线上KOL探店?”
你看,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你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了。你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你开始主动地去解构、去分析、去思考事物背后的商业逻辑和价值创造过程。
我以前有个同事,特别喜欢买各种新出的电子产品,手机、耳机、无人机,样样不落。我们都以为他就是个普通的“数码发烧友”,一个“剁手党”。后来才知道,他把每个产品的使用体验、优缺点、竞品分析,都写成了深度评测文章,发在好几个平台上。几年下来,他成了那个领域小有名气的KOL,广告报价比他工资还高。
他就是从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切换到了生产者的频道。他买东西,不再是单纯的“消耗”,而是一种“投资”,一种生产素材的投入。
这个习惯的养成,不需要你真的去创业、去开店。它是一种思维肌肉的锻炼。从今天起,无论你消费什么,都试着在脑子里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做”。
当你开始用生产者的眼睛看世界,你会发现,以前那些让你花钱的东西,现在都可能变成让你赚钱的灵感和机会。你不再是那个等着被投喂的雏鸟,你开始学着自己去捕食。
这种感觉,一旦拥有,真的会让你上瘾。
从这个生产者视角延伸出去,很自然地,就来到了第二个习惯:永远问“它的价值是什么”,而不仅仅是“它的价格是多少”。
我跟你说个我自己的糗事。我刚毕业那会儿,租房子,为了省钱,在网上买了一把号称“人体工学”的椅子,一百多块钱。当时还觉得自己特会过日子,你看,功能一样,价格只有别人零头。
结果呢?坐了不到三个月,气压杆坏了,椅子歪向一边,我的腰每天都在抗议。最后没办法,还是老老实实去买了一把几千块的,一直用到现在,舒舒服服,工作效率都高了不少。
算一笔账:一百多的椅子,用了三个月,每天的成本是一块多,还附赠腰肌劳损的风险。几千多的椅子,就算用三年,每天的成本也不到几块钱,换来的是健康和舒适。哪个更“贵”?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价格陷阱”,觉得便宜就是赚到。但真正的聪明人,他们买的不是价格,是“单位时间的价值”。
这件衣服,虽然贵,但面料好、版型经典,能穿好几年,而且每次穿都让你自信满满。那件快时尚的T恤,几十块钱,洗两次就变形,最后只能当抹布。哪个价值更高?
这本书,虽然要花几十块钱,但里面的知识可能帮你打通一个困扰你很久的业务难点,或者给你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这几十块钱的价值,可能在未来给你带来几千、几万的回报。
这个习惯,是让你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个刀刃,不是指“必需品”,而是指那些能给你带来长期回报、能提升你幸福感和生产力的东西上。它会让你戒掉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消费,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资在高价值的资产上。
而我们人生中,最最宝贵的那个“高价值资产”是什么?这就引出了第三个习惯。
那就是,把时间,看作你最稀缺、最昂贵的货币。
我们总说“钱是赚出来的”,但很少有人意识到,钱其实是用“时间”换来的。你的时薪,就是你的时间价格。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算过自己的时薪?很简单,用你每个月的税后收入,除以你工作的小时数(别忘了算上通勤和隐形加班)。算出来之后,你会对很多事情有全新的看法。
比如说,为了一个满减优惠,你在几个APP上比价,捣鼓了半个小时,最后省了15块钱。如果你的时薪是100块,那你相当于花了50块钱的时间成本,去换这15块钱的优惠。你其实是亏了35块。
再比如,你为了看一部盗版电影,在网上找了半天资源,下载了一堆带病毒的垃圾文件,折腾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你拿来读几页有用的书,或者专心回复几封重要的工作邮件,是不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你开始用“时薪”去衡量你的每一个行为决策时,你会发现,很多你以为的“省钱”,其实是巨额的“亏损”。你会开始毫不犹豫地花钱去买别人的专业服务,因为你知道,他们能帮你节省更宝贵的时间。
你会愿意花钱买更高效率的工具,因为你知道,工具提升的效率,最终都会转化成你的时间和价值。
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一个巨大分野就在于此:穷人总想着用时间去省钱,而富人总想着怎么用钱去买时间。因为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钱没了可以再赚,时间没了,就真的没了。
把时间当成货币,你会开始像一个吝啬的守财奴一样,守护你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它们花在最值得的地方。
那么,最值得花时间的地方是哪里呢?这就要说到第四个习惯了:玩命投资你自己,这才是回报率最高的“核心资产”。
你想想,你之所以能用时间换钱,是因为你本身这个“资产”具备了某种技能、知识或者资源,对不对?你的公司买的,是你的专业能力,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如果这个核心资产本身升值了呢?是不是意味着你单位时间的售价就提高了?
我见过太多的人,对自己特别“抠”。一顿饭几百块,眼睛不眨。一件衣服上千块,觉得值得。但让他花几百块买一个在线课程,或者花几千块参加一个专业培训,他就觉得“太贵了”“不值得”“网上有免费的”。
这是最本末倒置的逻辑。
衣服、包包、手机,这些都是消耗品,从你买到手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贬值。而投资在你大脑里的知识、你身体里的健康、你经验库里的技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人能从你这儿抢走,并且会随着时间产生复利的东西。
你今天学会了一个新的软件,明天可能就能接一个相关的私活。你今天看懂了一本关于投资的书,未来几十年可能就能帮你避开无数个坑。你今天开始健身,拥有一个好身体,你才能有精力去拼事业,去享受生活,这本身就是无价的。
所以,请你,在投资自己这件事上,变得“败家”一点。买书,买课,请教专业人士,去学习一项你垂涎已久的新技能,无论是编程、设计、写作,还是演讲、理财、心理学。
这些投入,短期看是“支出”,但长期看,它们是你人生资产负债表里,最最优质的“资产”项。它们会在未来的某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时刻,以十倍、百倍的方式回报你。
当然,光有投资的意愿还不行,你还得保证投资的效率。在这个时代,决定你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是什么?是第五个习惯:像保护眼珠子一样,保护你的注意力。
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天会打开手机多少次?有多少次,你本来只是想查个资料,结果却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里沉沦了一两个小时?
我们正处在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你手机上每一个APP,背后都有成百上千的顶尖工程师、产品经理、心理学家,他们的KPI,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你的注意力牢牢地拴在他们的产品上。
注意力,就是这个时代的石油,是数字世界的黄金。你把它给了谁,谁就因此而致富。
而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把它打碎了,分给了无数个无关紧要的娱乐八卦、推送新闻、游戏通知,你留给深度思考、深度学习、创造价值的注意力就会所剩无几。
没有长时间、不被打扰的专注,你就不可能掌握一项复杂的技能,不可能完成一项有深度的工作,不可能创造出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财富,本质上就是对你创造价值的回报。
所以,一个能成事的人,必然是一个能掌控自己注意力的人。
这个习惯,听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它需要你刻意地对抗人性。
尝试一下:设置无手机工作时间,关掉所有不必要的APP通知,用番茄工作法,一次只做一件事。当你需要专注的时候,把手机物理隔离,放到另一个房间去。
一开始会非常痛苦,你会像有戒断反应一样,总想去摸手机。但只要你坚持下来,你会体验到一种叫做“心流”的极致状态。在那样的状态下,你的效率和创造力会呈指数级提升。
你能掌控自己的注意力,你就能掌控自己的时间,最终,你才能掌控自己的财务状况。
好了,现在你有了生产者视角,懂得了价值思考,把时间视为货币,也舍得投资自己,还能集中注意力了。你就像一个内功深厚的武林高手。但光有内功还不行啊,你得有地方施展,得有人跟你过招,对不对?
所以,第六个习惯来了:主动走出去,去创造你的“运气表面积”。
很多人把成功归结于“运气”。“那个人,就是运气好,碰到了一个贵人。”“那个项目,就是运气好,赶上了风口。”
没错,运气很重要。但运气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运气,是一种概率。而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极大地增加“好运”降临在你身上的概率。
有一个概念叫“Luck Surface Area”,运气表面积。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网。你的网撒得越大,捕到鱼的概率就越高。
怎么扩大你的运气表面积?
第一,去分享。把你正在学习的东西,你的思考,你的作品,分享出去。写成文章,做成视频,发在社交媒体上。不要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分享本身,就是一个“被看见”的过程。那个能给你机会的投资人、那个未来的合伙人、那个欣赏你的老板,他们怎么找到你?你得先发个信号弹,让他们知道你的存在。
第二,去连接。主动去认识你所在行业、或者你感兴趣领域的牛人。参加行业会议,加入线上社群,鼓起勇气给大佬发一封介绍自己的邮件。不要总想着“我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而是想“我能为他提供什么价值?”哪怕只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一个真诚的赞美,或者帮一个小忙。你释放的善意和价值,都会编织进你的人际网络里。
第三,去尝试。多去尝试一些小成本的新东西。做一个Side Project(副业项目),参加一个比赛,去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地方旅行。每一次新的尝试,都是在探索一片未知的地图,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触发什么机会。
很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永远在等“万事俱备”,结果东风永远不来。
别等了。把自己扔出去,去碰撞,去试错。你的每一次分享、每一次连接、每一次尝试,都是在增加你的“运气表面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它会发现,你早就站在了最显眼的地方,准备好迎接它了。
在扩大运气表面积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机会。那该如何选择呢?这就需要第七个习惯,一个非常迷人的投资理念:多做“非对称性押注”。
这个词听起来又有点专业,但捅破了就一层窗户纸,特别简单。
什么叫“非对称性押注”?就是那些“输了输个底掉,赢了赢个顶天”的事。换句话说,潜在的下行风险非常有限,但是潜在的上行收益却可能是巨大的。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见一个你很崇拜的行业前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你损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和一杯咖啡钱,可能还被拒绝了。这个下行风险是锁死的,非常小。
但万一呢?万一对方被你的真诚打动,给了你一个关键的指点,甚至一个工作的机会呢?这个上行收益,可能是无限的。这就是一次漂亮的非对称性押注。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项现在看起来没什么用,但你很感兴趣的技能,比如学学AI绘画,或者研究一下Web3。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你“浪费”了一些娱乐时间,但至少你获得了知识和乐趣。
但万一,这个技能在未来几年突然爆发,成了新的风口呢?你可能就成了最早吃到红利的那批人。
把你精心打磨的一个想法,或者一个产品原型,发给你梦想中的公司或者投资人。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万一,它被看到了呢?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是一场小心翼翼、追求万无一失的考试。因为最大的风险,就是从不冒险。而非对称性押注,是让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去撬动无限的可能性。
这个习惯,会让你变得更勇敢,更有行动力。你不再害怕失败,因为你知道,那些小小的失败,就是你为了博取巨大成功而支付的、极其廉价的“门票”。
聊到这里,我们谈了视角,谈了价值,谈了时间,谈了投资,谈了注意力和运气。最后,我想和你聊一个可能有点敏感,但极其重要的话题。
这就是第八个习惯:理直气壮地谈钱,别把“搞钱”当成一件羞耻的事。
我发现,我们很多人,在文化上是“羞于谈钱”的。好像一谈钱,就俗了,就功利了。朋友之间不好意思谈薪水,家庭里回避谈财务规划,甚至跟老板谈加薪,都觉得难以启齿。
这种对钱的回避和羞耻感,恰恰是让我们离钱越来越远的障碍。
你都不好意思去看它,去了解它,去谈论它,它怎么可能来靠近你呢?
理直气壮地谈钱,首先意味着,你要正视自己对财富的渴望。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给家人更好的保障,想要拥有选择的自由,这没什么可耻的。欲望,是驱动人类社会进步最原始的动力。
其次,它意味着,你要像研究一门科学一样去研究钱。去学习理财知识,了解不同的投资工具,看懂基本的财务报表。钱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你越懂它,就越能驾驭它。把它当成一个中性的工具,而不是一个邪恶或者神圣的图腾。
最后,它意味着,你要学会在关系中,健康地谈钱。和你的伴侣,开诚布公地讨论家庭的财务目标和规划;和你的朋友,在不涉及隐私的前提下,交流彼此的搞钱心得和踩坑经验;和你的老板,基于你的价值和贡献,有理有据地争取你应得的报酬。
当你能大大方方、心平气和地把“钱”这个字说出口,并且围绕它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讨论时,你就打破了自己身上的一个巨大封印。钱在你眼里,不再是猛兽,不再是禁忌,它变成了一个你可以去管理的资源,一个可以帮你实现目标的工具。
这股“理直气壮”的能量,会让你在搞钱的路上,走得更坚定,也更从容。
好了,聊了这么多,从生产者视角,到非对称性押注,再到理直气壮地谈钱。这八个习惯,其实串联起来,是一条完整的逻辑线。
它讲的,不仅仅是怎么赚钱。它讲的是,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建立一个更主动、更强大、更有价值的自我。
钱,真的不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是,它却是我们通往更多选择、更多自由、更多可能性的一张重要的门票。
今天分享的这些,不是让你一夜暴富的魔法,它们更像是一种内功心法。需要你,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去刻意练习,去反复琢磨,直到它们像呼吸一样,成为你本能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难,甚至有点反人性。但相信我,当你开始做出改变,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念头转变,你都会感觉到,你和金钱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而美好的变化。世界在你面前,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带来一点点的启发。
来源:茶叶情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