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万欠款拖3年!罗永浩失信背后:郑刚不是疯子,是债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20:36 1

摘要:罗永浩又上热搜了。不是因为新的创业项目,不是因为直播间的“交个朋友”,而是因为一则冰冷的司法公告——锤子科技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这个曾经在“真还传”里被捧为“中国首负”逆袭榜样的男人,突然以“老赖”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所有关注者的脸上。

罗永浩又上热搜了。不是因为新的创业项目,不是因为直播间的“交个朋友”,而是因为一则冰冷的司法公告——锤子科技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这个曾经在“真还传”里被捧为“中国首负”逆袭榜样的男人,突然以“老赖”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所有关注者的脸上。

一、从“真还传”到“失信人”:罗永浩的体面是怎么碎的?

2024年8月,罗永浩在“真还传”进展披露中喊出“开足马力还掉剩余5个亿”时,全网都在为他鼓掌。人们相信,这个连锤子科技破产都要扛下6个亿债务的“创业悲情英雄”,一定能说到做到。可仅仅一年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两条记录狠狠打了脸:锤子科技因未履行与紫辉创投的借款合同纠纷,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履行情况是“全部未履行”。

戏剧性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罗永浩刚和西贝“休战”。当时他因为直播间卖西贝预制菜翻车,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隔空互怼,最后以“成年人的体面”收场。可这份“体面”还没焐热,法院的传票就来了。网友调侃:“罗永浩的体面,原来只值一个月。”

但比网友调侃更扎心的,是法院认定的“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第三方数据显示,罗永浩的交个朋友直播间2024年直播1657场,场均销售额100万至250万;2025年上半年,交个朋友控股净利润0.55亿元,期末现金2.39亿元。钱明明在账上,为什么不还?罗永浩的解释是“优先还其他债主的钱”,因为郑刚“造谣诽谤辱骂我长达一年半”。可法院不管这些——法律只看“是否有能力履行”,不看“是否愿意履行”。

二、郑刚不是“疯子”:创投圈的“回购协议”,藏着多少潜规则?

这场纠纷的导火索,是紫辉创投创始人郑刚。从2023年1月到2025年9月,他和罗永浩掐了两年半。有人说郑刚“追着罗永浩咬”,是因为“投资失败了不甘心”;但翻开卷宗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投资失败”那么简单。

2015年,紫辉创投给锤子科技投了钱,签的协议里有一条“回购条款”:如果锤子科技5年内没上市,罗永浩要个人回购股份。这在创投圈不是秘密——很多投资人怕项目黄了血本无归,会逼着创始人签“对赌协议”,回购条款就是其中最狠的一条。罗永浩当时为了拿钱,签了;可锤子科技后来失败了,他不想认了。

2023年,罗永浩搞AR创业公司“细红线”,提出用AR公司3.72%的股权补偿锤子老股东,条件是老股东放弃回购权。其他股东大多签了,唯独郑刚不干。他的理由很简单:“投资不是慈善,回购条款是白纸黑字的合同,凭什么用情怀抵债务?”

罗永浩反驳:“投资不是借款,失败了就是失败了。补偿是道义,不是法理。”这话听着仗义,却站不住脚。紫辉创投投锤子的钱,来自几十位LP(有限合伙人)的血汗钱。郑刚作为GP(普通合伙人),必须给LP交代。罗永浩的“道义补偿”,在LP眼里就是“画饼”;而他欠郑刚的1500万,是写在合同里的“借款”——对,你没看错,郑刚当时是以“借款”名义给锤子的,不是“投资”。

这就明白了:郑刚告的不是“投资失败”,而是“借款不还”。罗永浩把“借款”和“投资”混为一谈,用“情怀”当挡箭牌,本质上是在偷换概念。

三、罗永浩的“真还传”,早就成了一场秀?

“真还传”是罗永浩最成功的“人设”。2020年他宣布“6亿债务已还4亿”,2022年说“还剩2亿”,2024年说“剩5亿”——等等,债务怎么越还越多?后来才知道,他把锤子科技的债务和自己的个人债务混在了一起。锤子科技欠的钱,他说是“公司债务”;可法院认定,他是锤子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持股35.91%),公司债务和他脱不了干系。

更讽刺的是,交个朋友直播间的数据。2024年场均销售额100万至250万,一年1657场,保守算下来年销售额16.57亿至41.42亿。按直播行业10%的利润率,交个朋友一年能赚1.6亿至4.1亿。罗永浩作为创始人,分走一半不过分吧?可他却说“没钱还郑刚”,转头却搞起了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还换了新车。

这让我想起2023年他说“AR眼镜十年内无法商业化”,然后搁置了“细红线”项目。当时有人夸他“诚实”,现在看来,更像是“找借口”——烧了投资人的钱,没做出东西,就说“行业不行”。这种“甩锅式创业”,和他现在“甩锅式还债”,简直如出一辙。

四、失信的不是罗永浩,是整个创投圈的“体面”

罗永浩成“老赖”,最尴尬的不是他自己,是整个创投圈。

这些年,投资人嘴上喊着“支持创新”,背地里却逼着创始人签“回购协议”;创始人嘴上喊着“改变世界”,拿了钱却想着“怎么赖掉对赌”。罗永浩和郑刚的撕逼,不过是把创投圈的“潜规则”摆到了台面上:

投资人的“双标”:投成功了,说自己“眼光好”;投失败了,就拿“回购协议”逼创始人卖身。郑刚当年投锤子,看中的是罗永浩的流量;现在追着要钱,看中的是他直播间的现金流。这哪是“投资”,分明是“放贷”。

创始人的“话术”:融资时说“这是改变世界的项目”,失败了说“投资有风险”;赚钱了说“这是个人能力”,欠钱了说“公司是有限责任”。罗永浩的“道义补偿论”,本质上是用情怀绑架契约。

法律的“盲区”:回购协议到底合不合法?创始人个人要不要承担公司债务?这些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一直模糊。罗永浩这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许会成为一个标志性案例——法院用判决告诉所有人:签了合同,就得认。

五、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其实早就红灯了

罗永浩的播客叫“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郑刚把微博名改成“郑刚的红绿灯”。现在看来,罗永浩早就闯了红灯。

他或许还想着“靠直播还债,然后东山再起”,但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会让他寸步难行:不能坐飞机高铁,不能住星级酒店,甚至不能担任企业高管。更重要的是,“真还传”的人设碎了,直播间的观众还会买账吗?

有人说,罗永浩是“理想主义者”,失败了也值得尊重。可理想主义不是“欠钱不还”的借口。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一边喊着“我会还”,一边把钱揣进自己腰包。

结语:罗永浩欠的不是钱,是一句“对不起”

从锤子科技到AR创业,从直播间到失信名单,罗永浩的人生像一场跌宕起伏的戏。但戏总有落幕的时候,观众也总有清醒的一天。他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在播客里讲“人生哲学”,也不是和郑刚隔空对骂,而是拿出真金白银,把欠的钱还了。

毕竟,“真还传”的结局,不该是“老赖传”。

来源:闲侃数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