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生菜看似简单,但要苗齐苗壮、丰收在望,就得摸透它的“脾气”。种植能手们都知道,生菜有“三怕三要”,掌握这些关键,你的生菜种植就成功了一大半!
种生菜看似简单,但要苗齐苗壮、丰收在望,就得摸透它的“脾气”。种植能手们都知道,生菜有“三怕三要”,掌握这些关键,你的生菜种植就成功了一大半!
生菜是咱们菜农和种植爱好者都喜欢种的蔬菜,它生长周期短,收益来得快。但要想种好,从播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得细心,得知道生菜怕什么、要什么。
今天咱们就聊聊种生菜的“三怕三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帮你避开种植路上的坑。
生菜有“三怕”,千万别踩坑
一怕种子处理不当土里埋
生菜种子细小,播种前的处理直接影响出苗率。很多新手种不好生菜,第一步就错了。
播种前,苗床要浇足底水。趁水还没完全渗下去时,筛土找平畦面,等水渗完后,再筛撒一层0.1-0.2厘米的细土,然后才能播种。播种后覆盖土厚度以0.3-0.5厘米为宜。
种子处理方面,生菜可干籽播种,也可浸种催芽。干籽播种时,要先用相当于种子干重0.3%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并且拌完后要立即播种,千万不能隔夜。
若采用浸种催芽,先用20℃左右的清水浸种3-4小时,搓洗沥干后,放在湿纱布袋或盆中,置于20℃环境下催芽。每天淘洗1次,一般2-3天就能出齐芽。
二怕温度湿度控制不得当
生菜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管理不当容易导致出苗不齐、徒长或发生病害。
播种后保持床温20-25℃,畦面湿润,3-5天就可齐苗。出苗后要降低温度,白天18-20℃,夜间8-10℃。温度过高时,应适度遮光,创造阴冷湿润的环境,让幼苗健壮生长。
湿度方面,生菜整个生长期都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也不能浇水过多。夏季晴天2-3天浇次水,春秋季节4-5天浇次水。但要注意,雨后必须及时排水,避免积水导致烂根或病害发生。
三怕病虫害预防不到位
生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特别是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等。
病毒病在苗期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会导致叶片出现花叶斑驳状,皱缩歪扭,严重时出现不规则灰褐色坏死斑。菌核病则是由核盘菌引起的低温高湿病害,受害的茎基部呈现褐色水浸状,后期扩展至整个茎部,导致腐烂,湿度大时还会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防治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隔离如防虫网、黄蓝板诱杀是有效手段。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集中烧毁,防止病菌扩散。
生菜有“三要”,记住就丰收
一要土壤肥沃整地细
生菜根系浅,对土壤要求较高。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的地块,施足底肥。一般每亩地施腐熟粪肥4000公斤,尿素15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
因生菜种子小,苗床耕作要求严格,整地要细,床土力求细碎、平整。翻地后要耙平,敲碎大坷垃,剔除小石头小砖头,为生菜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要水肥均衡管理好
生菜是需水量大的蔬菜,水稍微少点就会长得又小又老,不够嫩。所以整个生长期都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也要注意不能一直浇水,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
施肥方面,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缓苗后7-10天追一次肥,第一次追施尿素10公斤/亩,其余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亩。注意氮钾平衡,防止氮肥过多导致徒长。
三要适时采收品质高
生菜从定植到收获一般需要四五十天,生长周期短。要及时采收,避免过老影响品质和口感。
对于结球生菜,生长后期要适当控水,采前2-3天不浇水,以防裂球。夏季栽培时,撤遮阴棚不能过早,当日平均气温降至20℃以下时撤棚较为适宜,防止球内温度过高导致软腐。
把握好这些,生菜种好不难
种生菜要想苗齐苗壮,关键就是要避开“三怕”、做到“三要”。从种子处理、温度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到土壤准备、水肥管理、适时采收,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只要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你的生菜种植之路就会顺畅很多。苗齐苗壮不再是难事,丰收高产也能轻松实现!
记住:种生菜要细心观察、科学管理,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措施,就能种出绿油油、鲜嫩嫩的好生菜!
来源:生活瞬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