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痛风患者,反复发作40余年,基础疾病多,如何破局?伏欣奇拜单抗,快速控炎止痛,为患者带来福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9:08 1

摘要:本期病例描述了一位伴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痛风患者。该患者饱受痛风折磨40余年,期间反复发作,虽经历多种传统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理想,长期承受剧烈疼痛与关节活动障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在此次治疗中,改用IL-1β抑制剂伏欣奇拜单抗后,

导读

本期病例描述了一位伴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痛风患者。该患者饱受痛风折磨40余年,期间反复发作,虽经历多种传统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理想,长期承受剧烈疼痛与关节活动障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在此次治疗中,改用IL-1β抑制剂伏欣奇拜单抗后,疗效显著且迅速:6h后即可观察到疼痛评分下降;5天CRP恢复正常;治疗1个月后随访,无明显关节疼痛,双手及足多关节无红肿,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事件。

病例回顾:患者病程长,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男性,69岁,于2025年07月25日入院。

【患者主诉】

发作性关节痛40余年,2周前出现关节肿痛,下肢关节明显,伴低热,无畏寒。

【现病史】

40余年前起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趾指关节肿痛,痛势较剧,伴皮肤发红、发热,无皮疹,无咳嗽等不适,反复发作,并逐渐累及全身多关节,每次发作数日,服用止痛药能好转,考虑“痛风",用非布司他治疗后好转。期间未规律服药,近2年痛风发作时于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1年余前患者出现双手指多关节肿痛,伴痛风石,口服止痛药缓解不明显。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多关节肿痛,下肢关节明显,伴低热,无畏寒, (2025-07-23)查血常规+超敏CRP(全血):白细胞计数9.74x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85.9%↑,超敏C反应蛋白101.6mg/L↑,予非布司他、碳酸氢钠片、双氯芬酸治疗。效果一般,多关节疼痛较剧,现为进一步诊治,拟“痛风”收住入院。

【既往史】

患者1月前拔牙后出现颌面间隙感染,脓液标本培养提示“星座链球菌",2025-05-23局麻下行超声引导下右侧颌下腺上方积液置管引流,术后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针1.2g q8h抗感染,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片 q6h口服。

高血压病10余年,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5mg qd,目前血压控制尚可。

糖尿病1年,现口服沙格列汀5mg qd,格列齐特30mg qd 口服。

长期用药:缬沙坦氨氯地平5mg qd、沙格列汀5mg qd、格列齐特30mg qd。

【体格检查】

全身多关节痛风石沉积,红肿热痛明显。

图1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急诊血常规+CRP+PCT:白细胞计数 10.6x1099↑,中性粒细胞分类 90.2%↑,红细胞计数 3.59x1012↓,血红蛋白 105g/L↓,超敏CRP 152.4mg/L↑,降钙素原 0.12ng/mL。

急诊生化:血钾 3.05mmol/L↓,葡萄糖 10.54mmol/L↑。

凝血功能:PT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纤维蛋白原6.90g/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15000.0ug/L↑;

尿常规:尿糖(+++),尿蛋白 弱阳性;尿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管型计数:0。

甲状腺功能+TPO:T3 0.39ug/L↓,TSH 0.32mlU/L↓,FT3 1.57n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未见异常。

风湿及类风湿因子:

抗O及RF(-)

抗核抗体(-)

乙肝三系及结核抗体(-)

大便常规,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主动脉瓣退变、右冠瓣缘脱垂伴轻-中度反流;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窦部扩张;左心增大;二、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正常。

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

肝胆胰脾超声:胆囊息肉。

肾脏超声:双肾实质内可见多个囊性暗区,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双肾集合系统内见长径约2-3mm的强光斑,后方伴彗尾征。肾脏超声提示(仅供参考)双肾多发囊肿,双肾结晶

图2 肾脏超声

足部双能CT:双足所示骨周围软组织肿胀,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团块状绿色伪彩显示,考虑为尿酸盐结晶沉积,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表现。

图 3 足部双能 CT

诊断意见

继发性痛风

双肾多发囊肿

高血压病(2级)

心脏瓣膜病

肺动脉高压(轻度)

窦性心动过缓

2型糖尿病

肝功能不全

胆囊息肉

该例患者年龄较大,多年痛风史,反复发作,一般药物控制效果不佳,此次急性发作,疼痛剧烈。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囊肾、肝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基础疾病。既往研究显示,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对于伴有众多基础疾病的痛风患者而言,要积极控制痛风发作,降低系统损害。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更新版)》[2]以及《2020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管理指南》[3]建议,其他抗炎疗法治疗无效、耐受性差或有禁忌证的痛风发作患者,有条件的推荐使用IL-1抑制剂。伏欣奇拜单抗作为一种全人源的IL-1β抑制剂,单次200mg皮下注射,在中国患者中,缓解急性痛风发作疼痛方面非劣效于复方倍他米松,并且在延迟6个月内新的发作方面具有优越的疗效[2,4]。现有证据表明,对于不适合标准治疗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IL-1抑制剂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2,5]。

【调整治疗方案】

感染治疗: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针1.2g q8h抗感染;

痛风治疗:伏欣奇拜单抗200mg皮下注射1次(2025.07.26),继续非布司他40mg qd。余予以护肝、控压、控糖、调脂等药物治疗。

【临床转归】

2025-7-31

血常规+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 (全血) :白细胞计数 11.63x109,中性粒细胞计数10.12x109,中性粒细胞分类 87%,红细胞计数4.07x1012,血红蛋白 119g/L,超敏CRP 3.9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

生化筛查:总蛋白60.4g/L,白蛋白33.9g/L,白球比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78U/L, y-GT 66U/L;葡萄糖4.51mmol/L。尿素/肌酐正常。高密度脂蛋白0.76mmol/L。

血培养+药敏:培养5天无细菌生长,无真菌生长。

经治疗,患者四肢多关节红肿热痛消退,CRP降至正常,右手关节活动障碍。

使用一个月内,患者定期来门诊随诊,自诉未觉明显关节疼痛。患者本人及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双手及足多关节无红肿。暂未记录有不良事件发生。

图4 炎症控制/VAS评分改善

专家点评:伏欣奇拜单抗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痛风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其危害远超关节病变。数据显示,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87%,糖尿病风险增加99%,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8%,慢性肾脏病(CKD)风险增加4.61倍。而对于反复发作(>2次)的患者,CKD风险甚至可增加10倍[6]。

因此,在治疗痛风时,不应仅着眼于单一症状,而需从整体出发,全面关注代谢健康。但在痛风治疗的传统药物中,其临床应用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秋水仙碱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害、骨髓抑制,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非甾体抗炎药存在消化道溃疡、出血和穿孔风险;糖皮质激素疗程一般限于7~10天,长期使用可能带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水钠潴留、感染、胃肠道出血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7]。

IL-1抑制剂的出现为痛风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伏欣奇拜单抗作为我国首款获批用于急性痛风治疗的IL-1β抑制剂,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对痛风一线治疗不适用的患者的治疗困局。临床研究证实,其72小时VAS评分改善效果非劣于得宝松,并可显著降低治疗后12周内首次急性痛风发作风险达87%(12周时风险降低90%),且整体耐受性良好[8]。此外,在合并共病的患者中,IL-1β单抗显示出综合获益:季度治疗(每3个月皮下给药1次)可降低15%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和57%的痛风发作风险[9-10];对合并CKD的痛风患者也可降低54%的发作风险,并有助于改善肾功能指标[11]。

病例分享专家

王秀雯 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

浙江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助理研究员、住院医师

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已发表SCI论文10篇,参与申报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并获立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大会并作大会发言及壁报交流

病例点评大咖

应振华 教授

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浙江省关节炎诊疗研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主任

杭州医学院风湿免疫病研究所所长

浙江省人民医院痛风与高尿酸血症联合诊疗中心主任

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免疫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2. Sun M, et al. 2024 Update of Chines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Part I: Recommendations for General Patients. Int J Rheum Dis. 2025 Jul;28(7):e70375.

3. FitzGerald JD, et al. 2020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 Arthritis Rheumatol. 2020 Jun;72(6):879-895.

4. Xue Y, et al. Firsekibart in acute gouty arthritis. J Transl Med. 2025 Jan 21;23(1):91.

5. Schlesinger N, et al. Interleukin-1β inhibito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gout flare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rthritis Res Ther. 2023 Jul 25;25(1):128.

6. Cipolletta E,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Gout Flare and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Patients With Gout. JAMA. 2022 Aug 2;328(5):440-450.

7. 徐东,朱小霞,邹和建,等. 痛风诊疗规范[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9):1068-1076.

8. Xue Y, et al. Firsekibart versus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 acute gout patients unsuitable for standard therapy: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Innovation (Camb). 2025;6(8):101015.

9. Ridker PM, et al.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with Canakinumab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7 Sep 21;377(12):1119-1131.

10. Solomon DH, et 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eukin-1β Blockade With Incident Gout and Serum Uric Acid Levels: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18 Oct 16;169(8):535-542.

11. https://ard.bmj.com/content/71/Suppl_3/447.3.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