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500 房租都难交,到年销千万出口,常熟小商户靠啥逆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8:53 1

摘要:江苏常熟综合保税区,一批定制工装正准备装车发往菲律宾。站在仓库前,陈晨亲自检查着每一箱货物。这位曾经连500元房租都要发愁的小商户,现在已经是年出口额超1000万元的外贸经营者。

江苏常熟综合保税区,一批定制工装正准备装车发往菲律宾。站在仓库前,陈晨亲自检查着每一箱货物。这位曾经连500元房租都要发愁的小商户,现在已经是年出口额超1000万元的外贸经营者。

2008年,陈晨拿着五万元积蓄在常熟服装城租下了一个15平方米的铺面,靠着骑电三轮车进货、卖货,一点点积累客户。那几年,凌晨四点起床是常态,每天最怕的就是房东来收房租。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1年春天。那时候,生意持续走淡,陈晨感到压力越来越大。莫城街道的工作人员来店里推广“市采通”平台,一个能帮助本地小商户做外贸的数字化平台。陈晨一开始并不感兴趣,因为他连“外贸”这两个字都没真正接触过。

可现实逼得人低头。2021年3月,陈晨在“市采通”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很快,他就接到了来自马来西亚的第一笔订单,200件T恤,金额只有5000元,却让他整整三天没睡好觉。因为他不知道应该怎么报关、怎么结算,甚至连基本的外贸术语都不懂。

平台派来的专员,手把手教他报关流程、如何填单、如何上传商品图片。专员告诉他,“你只管接单,其他交给平台。”

这句话陈晨记了四年。他说,没有这句话,他那批货可能压在港口一星期都出不了。

有人说,平台只是个工具,关键还得看个人能力。但对于小商户来说,经验、资源、人脉都是有限的,工具和服务的门槛,决定了他们能不能“跨出那一步”。

2022年,陈晨接下了一笔10万元的订单,客户是越南的。订单要求45天交货,时间紧、任务重。他立即联系了相熟的加工厂,预付了30%的定金,开始加班加点生产。但临近交货前一周,工厂突然通知他,原材料涨价,要求加价20%。

不加,合同就得违约;加了,这单就亏本。

他决定告诉客户实情,提出要涨价10%。没想到客户不仅同意了,还说,信任比价格更重要。

这件事对陈晨影响很大。他开始更加重视供应链的稳定性,并逐步建立起了长期合作的加工厂名单。

到2023年,陈晨的外贸业务迎来了爆发期。全年出口额突破1000万元,客户遍布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的12个国家。这一年,他第一次尝试跨境直播。两小时带来了50万元订单,这让他意识到,数字化工具不只是提升效率,更能直接创造业绩。

2024年初,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原材料涨价30%,海运费用上涨,汇率也开始剧烈波动。陈晨的利润一度被压缩到接近零。客户投诉、订单退单接连不断。

就在他动摇的时候,平台派出了顾问团队,上门分析订单结构,建议他淘汰低附加值产品,转向定制化工装。同时,平台协助他使用了汇率避险工具,锁定结算汇率,避免进一步损失。

这一系列动作,帮陈晨“稳住了阵脚”。他逐步淘汰掉利润低的品类,聚焦工装定制,建立起一套稳定的生产与销售体系。到2025年,他已经拥有20多个稳定客户,产品销往了18个国家。

2025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第17号公告,进一步规范外贸合规经营,部分依赖“买单”模式的小企业受到影响。很多同行打电话向陈晨咨询怎么应对。

他却没有慌乱。因为他早就在“市采通”的帮助下完成了合规化转型。

这说明,平台并不是割裂于政策之外的“工具”,而是主动对接政策、帮助小商户合规经营的桥梁。

陈晨的成功,表面上是一个个订单的积累,背后却是政策、平台、个人三者的合力。

从服装城的15平方米小店,到能独立接单、报关、结汇、直播带货的外贸商户,这条路没有捷径,但也不再是高不可攀。

来源:晓霞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