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刷到一条《班主任做错了什么?》的动态,配着一张微信截图。时间显示是晚上23点43分,家长把孩子卧室的两张照片发给班主任:床上被子被揉成一团,一只猫慵懒地躺在枕头旁,枕头另一侧是一部平板。
今天刷到一条《班主任做错了什么?》的动态,配着一张微信截图。时间显示是晚上23点43分,家长把孩子卧室的两张照片发给班主任:床上被子被揉成一团,一只猫慵懒地躺在枕头旁,枕头另一侧是一部平板。
照片下面是孩子妈妈的连珠炮般留言:“你看,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孩子!垃圾乱扔,猫抱到床上,被子不叠,凌晨4点就起来玩平板,班主任这样教孩子吗?”看得我直摇头——假期里,老师还要管到学生的家里吗?
网友们立刻开喷。有人调侃:“我默默掏出一堆银行卡,能不能找银行行长问一句,这就是你们的银行卡吗?里面一分钱都没有,你们开什么银行?”还有人直接怼:“班主任说我又不是他爹,关我屁事!”更有声音指出:“老师发第一张图就没删拉黑,明显是自己责任,上班就上班,下班就是陌生人,加什么微信?”
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家长没把责任划清楚——把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不好,直接怪到老师头上。其实这类家长并不少见。托班一位小姑娘抱怨,孩子打人,家长怪老师没教育好,别人还手又怪老师没管好,自己的娃满嘴脏话,却说全是在托班学的。老师只得说:“我这儿一天除了睡觉,连一个小时都不到啊,你们八年都教育不好的人,指望我来教育呢?”怼得家长直翻白眼。
为什么家长会把责任推给班主任?一位留言的家长说:“你有工作吗?早上6点20起床,6点50出门,晚上9点下班,回家还得自己做饭、辅导作业。时间根本不够。”潜台词很明确:我得上班挣钱养娃,没时间管这些细节。
不管是哪一方,真正的焦点是:教育的责任到底该怎么划分?如果把所有的“家庭教育”全交给老师,老师的工作量会被无限放大,最终沦为“加班的保姆”。相反,如果老师把所有的“学校教育”内容都推给家长,孩子在家里仍旧是“垃圾山”,学校的努力也会显得徒劳。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家长先在家里把基本生活习惯打好底子,老师在课堂上再点燃学习兴趣。就像烤肉,炭火(家长)先把肉块烤到七成熟,老师再撒上调味料,味道才会更完整。
写在最后
每一次家校冲突的背后,都藏着时间的紧张、角色的错位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共同期待。我们不妨把这场“班主任与家长”的争论,视作一次提醒:当父母忙于奔波时,孩子的生活细节往往被忽视。若想让孩子真正学会整理被子、爱护公共物品、合理安排作息,最先需要的是家庭里父母的榜样和日常监督。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的案例教会孩子“为什么要保持整洁”,这才是最靠谱的“合力教育”。愿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那一小块事,让孩子的未来不再是“垃圾山”,而是一片可以自由呼吸的蓝天。
来源:鄂东教育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