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走向全球,外卖大战再次上演,美团成中东土豪首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8:29 1

摘要:如今,国际外卖规模突破 5000 亿美元,中国企业入驻国外,既有红利也有很多壁垒,比如在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随着,美团中东表现强劲,他们的下一目标又是哪里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当国内外卖战场的补贴硝烟尚未散尽,一批中国外卖企业已悄然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如今,国际外卖规模突破 5000 亿美元,中国企业入驻国外,既有红利也有很多壁垒,比如在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随着,美团中东表现强劲,他们的下一目标又是哪里呢?

在 “衣食住行” 四大民生赛道中,“食” 始终是互联网改造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如今,全球外卖市场规模已突破 5000 亿美元,早在过去十年,其实现了超 10 倍的惊人扩张。

即便在当下互联网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依旧保持着双位数的持续增长,成为互联网行业中少有的 “常青” 增量赛道。​

这份亮眼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 “食” 领域独特的行业属性高度非标化。

不同于衣、住、行领域相对统一的标准,餐饮品类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天差地别,食材品质难以用统一标准衡量,服务体验也需满足个性化需求。

这些因素叠加,使得 “食” 成为 “衣食住行” 中互联网渗透率最低的领域,仅为 16%,互联网的标准化改造举步维艰。​

中东、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正成为最耀眼的增长引擎。

以中东为例,2023 年其外卖渗透率已达 24%,且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近 4 年,拉丁美洲和中东非洲的外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更是分别飙升至 46%、30%,远超全球 14.5% 的平均水平。

这些地区年轻的人口结构、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及较低的外卖渗透率,共同构成了全球外卖市场的新战场,吸引着各国巨头纷纷入局。​

国内外卖市场早已进入 “内卷” 时期,美团、阿里、抖音、京东四大玩家之间的补贴大战反复上演,市场份额的争夺日趋激烈。

随着用户增长见顶,各平台陷入 “零和博弈” 的困境,增长空间不断收窄,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外卖巨头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美团选择以自建品牌 KeeTa 为核心支点,走出了一条极具辨识度的扩张路径。

2025 年 5 月,KeeTa 正式宣布进军巴西市场,并抛出重磅计划,未来五年投入 10 亿美元。

打造覆盖巴西全国的即时配送网络,这不仅是单纯的商业扩张,更是中国数字化服务能力向全球输出的重要尝试。

同年 8 月,KeeTa 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顺利上线,进一步夯实中东市场布局。

截至目前,美团在沙特市场已与近 7500 家商户建立合作关系,服务范围延伸至 20 个城市,还借助成熟的算法技术,将订单响应时间大幅缩短至 15 分钟,显著提升当地配送效率。​

与美团不同,滴滴将出海重心放在拉美市场,并紧密围绕 “网约车业务协同” 构建核心竞争力。

2025 年 4 月,滴滴以 “99Food” 品牌重启巴西外卖业务,率先在戈亚尼亚、圣保罗等城市推出服务,并计划到 2026 年中期将服务覆盖至 100 多个城市。

9 月,滴滴旗下公司 99 更是宣布追加 20 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 26 亿元投资,同时推出总额 60 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 78 亿元的信贷帮扶计划,为当地商户与骑手提供支持。

此前,滴滴在墨西哥市场已凭借这一模式取得亮眼成绩,外卖市占率已超过 50%,为其在拉美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外卖巨头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不同区域市场,文化、政策与消费习惯的差异,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以中东市场为例,除了通胀压力导致用户消费更谨慎、忠诚度难以建立,还存在地址数据不全、货到付款占比高的问题。

尤其斋月期间特殊的订餐习惯,要求平台重新调整运营节奏。

而欧洲市场严苛的劳工政策,对骑手权益保障提出极高要求,叠加高昂的人力成本,大幅增加了平台的履约成本与运营难度,让不少玩家望而却步。​

全球外卖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可是市场呈现 “头部集中、尾部分散” 特征,DoorDash、Uber、美团等头部平台虽未拉开绝对差距,但已显著领先中小品牌。

具体到区域战场,竞争更显激烈。

在沙特,美团 KeeTa 需直面德国 Delivery Hero 旗下 Talabat、英国 Deliveroo 及本土平台 Hunger Station 的长期垄断。

巴西随着美团与滴滴的入局,市场将形成与本土龙头 iFood 的 “三国杀” 局面。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蔓延至海外,美团与滴滴进入巴西市场不久,便因 “二选一”“侵权” 及 “混淆搜索词” 等问题多次在法院交锋,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的复杂性。

​外卖行业本身 “低利润” 的属性,让海外扩张的盈利压力陡增。

全球主流外卖平台的 EBITDA/GMV 利润率普遍低于 3%,中国平台的情况更为严峻,美团外卖调整后的货币化率仅 2% 左右。

在低利润率的前提下,企业需依靠高效率实现高周转才能维持运营,这无疑为海外扩张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外卖平台凭借多年积累的核心优势,仍具备在全球市场突围的潜力,而 “效率” 与 “本地化” 正是其破局的两大关键抓手。

中国平台已形成成熟的技术与运营体系:技术上,美团的 AI 调度系统能精准优化配送路径,滴滴的地图路径规划能力可提升运力利用率,甚至美团还在探索无人机配送进一步降本增效。

从千团大战中积累的地推经验,能帮助平台快速说服海外本地商家入驻,抢占供给端优势。

此外,“出行 + 外卖 + 金融” 的生态协同模式,既能降低多业务线的边际成本,又能通过支付等服务提升用户粘性,这一模式已在东南亚 Grab 等平台身上验证了可行性,中国平台可结合自身优势复制优化。

中国巨头也在不断调整策略融入海外市场:美团在中东推出 “准时宝” 超时赔付政策,滴滴在拉美依托网约车运力复用降低成本,这些本地化举措都在逐步拉近与市场的距离。

从国内 “内卷” 到全球 “远征”,中国外卖巨头的海外扩张,既是对 5000 亿美元全球市场红利的追逐,也是对自身效率与本地化能力的终极考验。

尽管面临文化差异、政策壁垒与激烈竞争,但中国平台凭借技术、运营与生态优势,已在部分市场崭露头角。

这场跨越国界的较量,不仅关乎企业的全球布局,更影响着全球外卖行业的格局重塑。

随着中国巨头持续深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源自中国的外卖模式,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大的光彩。​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