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清晨,美团配送员姚士先来到高新区桂苑社区的“暖心驿站”,扫码进门后,在休息区打开微信群,看到自己发现并上报的小区管理问题已被社区列入待处理清单,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喝点热水稍作休整,他精神饱满地奔向新的订单。
9月19日清晨,美团配送员姚士先来到高新区桂苑社区的“暖心驿站”,扫码进门后,在休息区打开微信群,看到自己发现并上报的小区管理问题已被社区列入待处理清单,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喝点热水稍作休整,他精神饱满地奔向新的订单。
这个近百平方米的空间,不仅是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能量补给站”,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在这里,社区与新就业群体之间一场“双向赋能”正在悄然发生。
从无处落脚到“暖心港湾”
“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桂苑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淑红介绍,桂苑社区秉承“红色领新、组织强新、赋能促新、关爱暖新、发展有新”的“5个新”理念,倾心打造“暖心驿站”1+5+N服务矩阵。
“暖心驿站”内,饮水机、微波炉、雨伞、医药箱等一应俱全,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提供加热饭菜、应急充电、临时歇脚等24小时免费服务。更重要的是,振中街道定期在“暖心驿站”举办各类活动,还设立了爱心信箱,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社工服务等,正如驿站门口的宣传语——“让爱心在这里汇聚,让温度在此处停留”,这里已成为新就业群体身边的“娘家”。
“‘暖心驿站’给我们一种家的感觉,让我们对这里特别有归属感。”美团配送员姚士先告诉记者。偶然一次机会,他注意到这里的“暖心驿站”,并加入其中,以前自己只是这座城市的“流动者”,现在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从“城市穿行者”到“治理前哨兵”
随着相互接触交往的不断深入,社区工作人员逐渐意识到新就业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治理潜能。他们终日穿梭于大街小巷,熟悉社情民意,是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
为此,社区通过摸排建立党建台账,将149名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其中,70余人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此外,桂苑社区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惠民政策宣传、文明新风倡导、社区环境监督等方面,成为网格治理体系的“示范员”“宣传员”“劝导员”“督查员”“信息员”“预警员”。
“楼梯安全通道被堵、电动自行车上楼、杂物堆积……”在“桂苑社区先锋骑手拍拍群”里,外卖小哥积极践行自己的职责,及时发现并上报社区各楼院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问题等,有效延伸了基层治理的感知触角。
“通过设置入户走访、困难帮扶、隐患上报等积分获取方式,我们建立了积分兑换体系。”陈淑红介绍,除了物质奖励外,社区还创新推出“幸福时间银行”,以“服务换服务”模式激励新就业群体通过提供维修、代购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形成良性循环。
从“单向给予”到“双向赋能”
在暖心驿站内一角,一面贴满照片的先锋榜格外引人注目。美团配送员魏芳利用送餐工作时机,宣传防电诈、安全消防知识等,做好社区治理的宣传员。照片旁那一行“用心守护新业态群体,用爱共建驿站”的标语,正是这份“双向奔赴”最温暖的注脚。
新就业群体早已是城市运转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发展成果的共享者。为系统性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桂苑社区持续拓展服务深度,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推出“新苑宝贝+”爱心托管服务,针对子女“看护难”问题开设公益托管班,通过课业辅导、益智游戏、安全教育等课程实现“你上班,我带娃”,让新就业群体安心“奔跑”。
与此同时,桂苑社区着力构建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先锋骑手”“快递大使”等典型选树活动。通过评选行业标杆、宣传先进事迹,有效激发新就业群体服务社会的内生动力。许多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如今主动参与社区巡逻、文明劝导、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桂苑社区的暖心驿站里,温暖仍在延续。一个个外卖小哥、快递员忙碌的身影,既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齿轮,也是基层治理网络中活跃的细胞,共同编织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琚铭洁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