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果园内的15个大棚惹人注目,负责人崔豪山将记者领进一个大棚,近2米高的桃李树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明年,这些树苗就能出圃销售,让更多家乡人品尝到新疆的水果。”崔豪山不时拨开枝条,带着记者边走边说。
9月19日,一场秋雨过后,获嘉县大新庄乡鑫豪农牧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弥漫着几分凉意,树叶上的雨滴不时悄然滑落。
果园内的15个大棚惹人注目,负责人崔豪山将记者领进一个大棚,近2米高的桃李树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明年,这些树苗就能出圃销售,让更多家乡人品尝到新疆的水果。”崔豪山不时拨开枝条,带着记者边走边说。
大棚旁边种满西梅树和桃李树。这两种源自新疆的果树,经过崔豪山的不懈钻研与尝试,最终在获嘉县落地结果。
1995年,21岁的崔豪山到新疆闯荡。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在新疆阿克苏市承包了2万亩荒地种植果树,第一次接触到西梅和桃李。
“这两种水果在获嘉县周边甚至省内都没有种植,在各个大城市卖得很好,我就想让家乡人也尝尝这些新品种。”谈及把新疆特有的果树品种引进到获嘉县,崔豪山的初衷如此简单。
2017年,他先将西梅引种到获嘉县。两地相距3000多公里,在新疆的种植经验能否在获嘉县取得成功,崔豪山自己也没有十足把握。当年冬季,崔豪山种下5000棵西梅,树苗长势很好,到2021年进入盛果期。然而,突发的一场洪水把西梅树全部淹死,他不得不重新开始。
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确定,西梅在获嘉县的最佳种植时间为每年10月底至12月10日。
桃李果实颜色鲜红、果肉细嫩,甜度很高。崔豪山决心将其引种至获嘉县。种植几年后,崔豪山发现桃李树无法自然授粉,必须依靠人工授粉。凭借恒心、细心再加上一点运气,他终于掌握了桃李树人工授粉的诀窍。目前,在获嘉县的果园里,一亩地种植50棵桃李树,单株产量最低30公斤,最高可达50公斤。
今年,他培育的4000棵桃李树苗和15万棵西梅树苗已经基本成形,不久就能推广到更多更远的天地开花结果。
崔豪山还有更大的雄心,他与河南农业大学、市林业局林业站合作,建立GAP绿色防控基地,努力让消费者吃到更放心的水果。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郭书武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