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七月初,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乌拉特前旗等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连日降水引发洪涝灾害,大片农田受灾,庄稼倒伏,农业生产骤然面临严峻考验。自治区科技厅第一时间组织多位农业科技专家,奔赴受灾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学复产指导,力争将天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如今
今年七月初,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乌拉特前旗等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连日降水引发洪涝灾害,大片农田受灾,庄稼倒伏,农业生产骤然面临严峻考验。自治区科技厅第一时间组织多位农业科技专家,奔赴受灾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学复产指导,力争将天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如今,秋风送爽,大地流金,各地陆续迎来收获时节,农作物长势喜人,收成在望。
五原县套海镇贝贝南瓜抢收现场
灾情就是命令。7月29日,科技专家团队迅速抵达重灾区,仔细察看向日葵、贝贝南瓜、玉米和辣椒等作物的受损状况,为农户、养殖专业合作社、科技园区和农牧业公司等开展“一对一”的技术诊断。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灾情,团队精准制定复产方案,真正成为农民灾后重建的“定心丸”。
专家团队将现场采集的受损植株叶片样本第一时间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精细检测,准确判别病害类型和受灾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精准复产方案,并迅速发送到种植户。在实际操作中,专家还辅以远程线上指导,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与专家团队形成“一体两翼”的协同模式,让技术指导更加精准高效。科特派员负责日常走访、收集农户反馈,并协助落实技术措施;“三区”科技人才则发挥专业优势,配合专家开展田间实训和现场演示。三方紧密沟通、联动协作,极大提升灾后复产响应速度与实施效果。
灾后复种燕麦长势良好
在科技的持续护航下,各灾区复产工作有序推进,成效逐渐显现:在五原县套海镇和平村的贝贝南瓜种植区,科技专家现场查看灾情,分类提出抢收、改种、飞防等具体技术措施。经紧急抢收,200多亩贝贝南瓜采收成熟果实6000多斤,实现收入8000余元;千余亩小麦全部完成机械抢收,已销售13万元。针对受灾玉米,专家指导实施无人机喷施作业,有效控制灾情蔓延;另对蜜瓜和向日葵灾地,及时改种燕麦和白菜,目前新播作物长势良好。
“专家来到地里,教我们怎么抢收、怎么打药、怎么补种,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和平村一种植户说,科技指导让大伙儿重拾信心,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云顺风农机专业合作社500亩辣椒严重受灾,导致绝收。科技专家第一时间上门,指导补种100亩向日葵,并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努力挽回部分损失。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某科技示范园500余亩玉米受灾后,严格按专家方案开展打药和病虫害防治,预计玉米亩产仍可达1800斤,科技减灾成效明显。
灾后补种向日葵长势情况
为全面推进灾后复产工作,自治区科技厅联动各级科技部门,累计调配抽水泵7台,无偿提供燕麦、白菜等种子种苗200亩,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370余场次,切实帮助农户缓解灾情影响,防止因灾返贫,保障粮食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科技屏障。
眼下,各地陆续进入采收季节。一片片金黄的向日葵、一筐筐鲜红的辣椒、一颗颗饱满的玉米,映衬着农民忙碌而欣慰的身影。这场灾后“翻身仗”,不仅生动诠释“科技兴农”的深厚力量,更展现出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农户同心向前、迎难而上动人画卷。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