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位于茅箭区马家河境内的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4标段施工现场,换上长筒靴、戴上安全帽,跟随中铁十八局工作人员任磊,坐着小火车驶入施工中的隧洞。
在十堰一处地下隧洞里
38℃高温蒸烤着每一寸空气
安全帽下的脸庞挂满汗珠
工装后背浸出层层汗渍
建设者们12小时一班轮番鏖战
24小时掘进不停
……
这里就是
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4标段施工现场
历经1000多个昼夜奋战
这条任务总长15366米的输水隧洞
仅剩最后262米
4月10日
记者搭乘工程小火车深入隧洞
直击建设者们的收官之战
隧洞里的14小时
挥汗如雨
4月10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位于茅箭区马家河境内的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4标段施工现场,换上长筒靴、戴上安全帽,跟随中铁十八局工作人员任磊,坐着小火车驶入施工中的隧洞。
隧洞内,哐啷啷的声响回荡,轨道里二三十厘米深的水随车行溅起水花。一个多小时后,抵达15000米深处的掘进现场,潮湿的热浪扑面而来。
TBM掘进机最前沿是最闷热的,隧洞支护工汗流浃背地在隧洞做着支护。
最前沿,大型TBM(硬岩掘进机)全力掘进,建设者弯腰做着防护支架,汗水湿透脸颊与上衣。“越靠近掘进机越热,刀片与岩壁、机械运转都会产生热量,这里是最闷热的地方。”隧洞掘进支护组组长陈龙介绍。
午饭被送到隧洞最前沿的施工现场。
“开饭喽!”中午一时整,保温箱装着饭菜运至施工现场。来自山东的钢轨工徐文涛边吃边说,他们一班12小时,加上进出隧洞时间,每天在隧洞内至少要工作14小时。
吃饭时间,是建设者们难得的休息时间。
奋战千余昼夜
掘进15000余米
我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4标段与3标段共同构成29.14公里的输水5号隧洞,是该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5号隧洞出口段任务总长15366米,自2020年12月施工以来,历经1000多个昼夜不间断掘进,目前离终点仅剩262米。
隧洞里,工人正在铺设轨道。
来自重庆的90后谢家胜,是TBM掘进机控制室掌控者。他告诉记者,控制室是各类装置的核心,关系设备运行与人员安全,必须时刻在岗,不能有丝毫疏忽。为不耽误工程进度,他已经一年多没回过家了。
项目部100多人的队伍里,来自山东、四川等地的外乡人还有很多,他们远离家乡,每天穿梭于万米深的隧洞施工现场,用艰辛与智慧铸就这一巨大的地下“隐藏”工程。
万米隧洞里的温度达到了38℃,工人们在狭窄的空间里弯着腰施工。
每天从隧洞里出来,工人们会先洗澡并将工作服洗干净。
近4个小时的探访结束后,记者踏出隧洞口那一刻,清新空气让人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建设者们日复一日穿行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用汗水浇筑着这条地下长龙。此刻,阳光下的每一片树叶都在沙沙作响,仿佛在向这些地下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来源:看世界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