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十华道乡光辉村,有这样一位深受乡亲们敬重的孝老爱亲的好人——耿坤。他今年61岁,是一名中共党员。身材不高,黝黑的脸庞上,一双不大的眼睛闪烁着智慧与孝善的光芒,举手投足间尽显东北汉子的朴实与敦实。
作者:李秀军
——记十花道乡光辉村先锋典型耿坤
在十华道乡光辉村,有这样一位深受乡亲们敬重的孝老爱亲的好人——耿坤。他今年61岁,是一名中共党员。身材不高,黝黑的脸庞上,一双不大的眼睛闪烁着智慧与孝善的光芒,举手投足间尽显东北汉子的朴实与敦实。
孝道传承,温暖家庭港湾
耿坤弟兄姊妹六个,大家都争着抢着要赡养二位老人,大哥和老弟在买楼时还特意装修出老人的房间。可两位老人唯独偏爱和耿坤一起生活,原来,耿坤结婚近40年来,一直都和父母相伴。在这漫长岁月里,他的家庭始终洋溢着温馨与和睦,他和妻子与父母从未发生过争吵,凡事都顺从老人的意愿,将孝道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降临到这个家庭,79岁的老爸患病后失去了行走能力,医生诊断无法进行手术,只能依靠慢慢调养。从那以后,耿坤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却也更加坚定。每天上午和下午,他雷打不动地推着老爸外出晒太阳、散步,每次行程大概一公里。为了让老爸坐得安稳,他总是提前将行走路线上的石子、土块打扫得干干净净,只为老爸能舒适地享受这片刻的户外时光。就这样,寒来暑往,他坚持了整整4年,用耐心与陪伴为老爸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
然而,命运并未轻易放过这个家庭,老爸的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喂饭、喂水、处理大小便,每一项照料工作都十分繁重,但他毫无怨言,事无巨细地照顾着老爸。老爸牙口不好,他就用绞馅机把肉打碎再喂;老爸晚上睡不着觉,他便整夜整夜地陪伴在身边。因为长期的劳累和熬夜,他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心脏出现问题,血糖也升高了,体重从170多斤骤减到130多斤 ,但他对老爸的照顾从未有过一丝懈怠,最后老爸安详离去。
如今,89岁的老母亲正在享受着党和国家阳光和雨露,快乐地过着小康生活,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和儿媳也十分孝顺,一家人将老太太照顾得无微不至。耿坤用自己的行动,为当地百姓和亲朋好友树立起孝老爱亲的榜样,让孝道在这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邻里互助,共筑和谐乡村
耿坤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邻里眼中的热心肠。在村里或是方圆百里邻乡是很有名的。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2003年,他家邻居刘中良的母亲身患重病,家庭却十分贫困,连看病的钱都凑不出来。他得知后,在妻子的支持下毫不犹豫地将刚卖完糜子的2200元钱送到刘中良面前,说没有太多就这点意思看病要紧,这钱不用还了。因为有了钱刘中良的母亲得到了及时就医,挽回了半条生命。刘中良一家感激涕零,在场的乡亲们也纷纷为耿坤的善心点赞。
每到春天播种时节,贾树良、闫德富等困难户常常为化肥、种子的钱发愁。耿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帮忙赊化肥、赊种子,并为他们担保,帮助这些困难户顺利开展春耕,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助力乡亲们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
身为村里的治保主任和两委成员,耿坤多年来积极调解邻里纠纷,无论是土地纠纷,还是小两口吵架,他都耐心劝解,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公正的态度,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在他的努力下,村子里的氛围越来越和谐,乡亲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耿坤的孝老爱亲、乐于助人,为光辉村树立起道德标杆,2016年被通榆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十星级文明户”,牌子挂在外面的大墙上了。他的事迹在村里口口相传,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村子里尊老爱幼、夫妻和睦、扶弱助残、孝老爱亲、互帮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孝道文化、友善精神在光辉村蔚然成风 。
耿坤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担当,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生活中,用不平凡的坚守诠释着孝与善的真谛。无论是家庭的温暖守护,还是邻里间的热心帮扶,他都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不凡篇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弘扬传统美德的先锋力量,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传承善良与孝道。
作者简介:
李秀军。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白城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员,作品见于《吉林日报》《今天》《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白城日报》等。
发布编辑/正能量李光友
来源:贡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