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不想再忍了!辟谣身体状况,明星被传“重病”的荒唐生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0 16:43 1

摘要:这两天我注意到一个小新闻:央视主持人杨帆,终于在镜头前正面回应了“身患重病”的传闻。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关于他“得了癌症”的说法,网上已经传了好几年,甚至有些营销号编得有鼻子有眼,把化疗过程、励志故事都给安排齐全了。

这两天我注意到一个小新闻:央视主持人杨帆,终于在镜头前正面回应了“身患重病”的传闻。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关于他“得了癌症”的说法,网上已经传了好几年,甚至有些营销号编得有鼻子有眼,把化疗过程、励志故事都给安排齐全了。

结果呢?当事人一句话,戳破泡沫——“感谢大家关心,我没查出啥大毛病。”

说白了,这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流量逻辑下,明星哪怕不惹事,也会被生生制造出一场“灾难”,因为有人靠着制造恐慌、卖惨情绪在赚钱。杨帆,这回是真的不忍了。

杨帆在央视的资历不算短,十九年前就和张蕾一起,从《挑战主持人》舞台走出来。那会儿的央视,还真是“神仙打架”的年代,一档比赛能同时捧出好几个主持人。

张蕾后来走上《开心辞典》,成为一代观众的回忆,而杨帆则稳扎稳打,主持了不少节目,风格也逐渐固定下来——不张扬,不抢戏,有点东北人的幽默,但更多是一种“平稳的分寸感”。

他不是那种顶流主持人,名字不像康辉、撒贝宁那么响,但这反而让他有种“半红不黑”的特殊地位:有人记得,有人模糊,但一旦见到镜头上的他,又觉得亲切。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成了谣言的靶子。

这几年,明星被传“重病”的事特别多。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那些靠制造情绪流量的账号最爱干这活。

前几年,李连杰被传得快要死了,说他得了甲亢,已经不行了;再往前,刘德华摔马以后,也有人说他终身残疾,根本回不了舞台;还有赵本山,几乎每年都有人在网上造一波“去世”的谣。

杨帆这种央视主持人,可能在娱乐圈不算头部,但好处是:名字有一定知名度,坏处是:没有那么多澄清渠道。于是,那些号就盯上他了。

“杨帆,央视主持,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这类标题,你是不是刷到过?

里面的细节编得特别真:说他在哪个医院接受治疗,医生怎么鼓励他,他还坚持录节目,最后感动了所有人。

甚至有账号拿别的患者故事直接套在他身上。

问题来了:普通网友哪有功夫去求证?看完一拍大腿,“哎呀,这人真坚强”,然后转发点赞。流量就这么来了。久而久之,谣言成了“共识”。

杨帆自己之前其实一直没回应。也许是觉得,回应了反而给对方增加热度。

但今年,他可能是真的被问得太多。就像这次,一个粉丝在评论区直接问:“杨老师,您身体还好吗?网上都说您重病。”

这话摆在任何人面前,心里都得咯噔一下。你说回应吧,好像自己真得了什么大病;不回应吧,谣言就会越滚越大。

于是他选择站出来:没有愤怒,没有斥责,就是很平淡地说——谢谢大家关心,没查出啥大毛病。

就这一句话,反而把传了几年的东西彻底掐灭。

我甚至觉得,这背后还有点中国人特有的含蓄。他没说“我完全没事”,只是说“没查出大毛病”,留点余地。既回应了关心,又不给造谣者留下新话柄。

但话说回来,这种事折射的荒唐现实是——在今天,明星想澄清一个谣言,比做好一档节目还难。

你看杨帆,他这些年有多少主持经验,有多少节目片段,其实完全可以被记住。但最终让他冲上热搜的,却是一个病假消息。

荒不荒唐?

我们这个舆论场,好像形成了一条奇怪的鄙视链:流量至上,坏消息比好消息更有传播力。一个主持人认真准备舞台,观众不一定买账;可要是有人说他得了癌症,立马全网扩散。

这就像前几年,有人说某明星因为抑郁症跳楼,后来证明是假消息,但热度早就收割完了。杨帆这次算是“轻量版”,被安排成了“癌症坚强患者”。但逻辑是一样的:利用大众的同情心,收割眼球。

我得承认,我对杨帆有点“路转粉”。

他之前带家人出国旅行,发了个3800块一晚的酒店视频,被人骂“炫富”“崇洋媚外”。当时我还以为他会急着解释,结果他干脆停更几天,回来发了个观鲸的视频,配文“希望刷到这条视频的你们幸运一年”。

就这股劲儿——不急不躁,用正面情绪回应负面舆论,比一堆嘴炮式的反驳更高级。

这次回应身体状况,也是一样。没有狡辩,没有愤怒,就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话,把传了几年的事给终结了。反而显得人挺真。

有时候,人的气度就在这种细节里。

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种“重病传闻”总是能一传再传?

答案其实很残酷——因为它击中了大众的心理需求。

首先,明星有光环。大家总觉得他们站在舞台上风光无限,所以当他们“得病”的消息出现时,会形成一种“反差感”:原来他们也会倒下。

其次,观众需要情绪出口。看到“某明星身患重病还坚强工作”,就能获得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安慰。

最后,流量逻辑在推动。坏消息传播快,好消息传播慢,这是人类天性。营销号懂得利用这点,于是制造一个又一个虚假的“励志故事”。

杨帆,只不过是最新一个倒霉的例子。

当然,杨帆这次回应,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在今天的舆论环境里,沉默未必是金。

以前有人觉得“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干脆就不回应。但现在不一样了,信息传播太快,你不回应,谣言就会被当成真相。适时站出来,哪怕只是几句话,也能让大众心里有数。

杨帆用了一种很“轻”的方式,反而达到了“重”的效果。这可能是他身为主持人的本能:懂得拿捏分寸,懂得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能让人信。

在今天的舆论场,造谣成本几乎为零,澄清成本却很高。一个好好的主持人,可以在一夜之间“被癌症”,甚至“被死亡”。

好在,这次他没被流言裹挟,而是用一句轻描淡写的回应,把几年的传闻送进垃圾堆。

你说是不是很讽刺?一个主持人要被记住,不是因为舞台上的专业,而是因为他“没生病”。

可转念一想,这不也是一种提醒吗:再喧闹的流量,总有一天会被事实碾平。杨帆能走出来,靠的不是解释,而是那种骨子里的淡定。

这东西,不光娱乐圈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