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编号为2025年第1期的检查通报,提及了42家企业,检查结论全部为“限期整改”。贝泰妮方面回应称,这只是一次年度的例行监督检查,整改内容不涉及关键项目,也不影响产品质量。
云南省药监局在2025年发布的医疗器械检查结果中,点名了A股美妆上市公司贝泰妮及其两家子公司,责令限期整改。
这已经不是公司第一次出现在监管公告里。今年1月,旗下子公司因广告宣传违规被罚款。
这份编号为2025年第1期的检查通报,提及了42家企业,检查结论全部为“限期整改”。贝泰妮方面回应称,这只是一次年度的例行监督检查,整改内容不涉及关键项目,也不影响产品质量。
2021年7月7日,贝泰妮股价收盘时,公司总市值达到1205.14亿元,市场对这家主打天然植物成分、专注敏感肌护理的企业充满期待。
彼时,“薇诺娜”品牌已渗透到大众认知中,线上销售渠道表现强劲,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
但从2023年开始,虽然营收仍在增长,但贝泰妮的净利润却连年下滑。2023年同比下降28.02%,2024年再降33.53%。
到了2025年上半年,情况更加严峻:营收同比下降15.43%,净利润同比下降49.01%。
除了业绩下滑,贝泰妮还频繁遭遇监管部门处罚。2025年1月,其子公司贝小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因在拼多多平台上虚假宣传“薇诺娜玻尿酸多效修护精华液”和“薇诺娜特护霜”为孕妇可用,被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罚款2万元。
事实上,这些产品属于普通化妆品,不具备特殊适用人群资质。
2024年,另一家子公司上海贝芙汀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涉及“抗氧化”等未注册特殊功效宣传被处罚。
与此同时,股东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24年11月,天津红杉聚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开始减持公司股份,累计减持1263.88万股。
2025年5月,红杉聚业与厦门臻丽咨询有限公司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分别减持842.59万股和210.65万股,套现超过3.5亿元。
到了2025年7月24日,贝泰妮发布公告称,红杉聚业还计划在8月15日至11月14日期间,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的股份。这意味着,减持仍在继续。
公司方面回应称,实控人未参与减持,股东减持属于正常资金安排,不影响公司治理与经营稳定性。
但连续、大额的减持行为,叠加业绩与监管问题,资本市场的反应是直接的。截至2025年9月18日收盘,公司总市值仅为201.04亿元,较2021年高点缩水近1000亿元。
贝泰妮的情况也反映了行业趋势。中国美妆企业近年来普遍面临成本上升、监管趋严和市场竞争加剧的问题。功能性护肤的红利期已经过去,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分散。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安全性和效果。对投资者而言,关注点在于公司能否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来源:男科医生磊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