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尔的智慧:真正赚不到钱的人,脑子都非常的复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6:01 11

摘要:前几天跟发小阿哲吃饭,他扒拉着碗里的炒饭,一脸愁容:“我这半年天天琢磨赚钱,从直播带货想到电商,从开小吃店想到做知识付费,光计划书就写了 8 版,结果啥也没干成,钱包比脸还干净,你说我咋就这么没财运?”

前几天跟发小阿哲吃饭,他扒拉着碗里的炒饭,一脸愁容:“我这半年天天琢磨赚钱,从直播带货想到电商,从开小吃店想到做知识付费,光计划书就写了 8 版,结果啥也没干成,钱包比脸还干净,你说我咋就这么没财运?”

我盯着他手机里存的 17 个 “创业灵感文档”,突然想起纳瓦尔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赚不到钱的人,不是笨的人,而是脑子太复杂的人,他们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把复杂的事情搞到无解,最后在自我内耗里耗尽了所有机会。”

这话听着反常识 ,咱们从小就被教 “脑子转得快、想得多才聪明”,怎么到了赚钱这事上,“脑子复杂” 反而成了绊脚石?

直到我翻遍纳瓦尔的《纳瓦尔宝典》,又观察了身边 “赚不到钱却天天瞎琢磨” 的人,才发现:原来很多人赚不到钱,不是因为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而是因为脑子 “太会想”,想太多无关的、想太多没用的、想太多没影的,最后把自己困在 “复杂的迷宫” 里,连门都找不到。

今天咱们就扒一扒 “复杂脑” 的那些坑,再聊聊纳瓦尔教的 “简单赚钱法”,别再用 “想太多” 掩饰 “不敢做、不会做”,真正能赚到钱的人,脑子都 “简单得很”。

先问个扎心问题:你所谓的 “脑子复杂、想得多”,到底是 “深思熟虑”,还是 “为了逃避行动找的借口”?

我认识个姑娘叫小敏,在公司做文员,月薪 5000,总觉得 “自己怀才不遇,只是没找到好机会”。

她每天下班就窝在沙发里刷 “赚钱干货”,今天看 “做小地瓜能月入过万”,就开始琢磨 “账号定位要温柔风还是搞笑风”“头图用 Canva 还是 PS 做”“第一条笔记发穿搭还是美食”,琢磨了半个月,账号还没注册。

明天看 “做私房蛋糕能赚钱”,又开始纠结 “买烤箱选 30 升还是 40 升”“用动物奶油还是植物奶油”“要不要先考个烘焙证”,纠结了一个月,面粉都没买过。

有次我问她:“你为啥不先试一次?比如小地瓜先发两条笔记,蛋糕先做给朋友尝尝?” 她皱着眉说:“不行啊,我得想清楚所有细节,不然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万一别人嘲笑我怎么办?”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 “复杂脑”,把 “赚钱” 这件事,从 “先做再优化” 搞成了 “先想完美再动手”,结果想了半年,连第一步都没迈出去。

就像想买件衣服,却在 “选红色还是蓝色”“要 M 码还是 L 码”“配运动鞋还是高跟鞋” 里纠结了三个小时,最后商店关门了,啥也没买成,美其名曰 “谨慎”,其实是 “害怕失败的自我绑架”。

纳瓦尔早就戳破了这个假象:“脑子复杂的人,最喜欢把‘思考’和‘行动’混为一谈,他们以为‘想清楚’就是‘做成了’,却忘了赚钱的本质是‘用行动换结果’,不是‘用想法骗自己’。”

反观那些能赚到钱的人,脑子都 “简单得很”。

我楼下开水果店的张叔,去年想做 “社区水果团购”,既没写计划书,也没纠结 “要不要做程序”“要不要搞会员体系”,就拉了个圈子,每天早上拍点新鲜水果的照片,写清楚 “苹果 5 块钱一斤,10 斤起送”,然后在小区门口摆个样品。

一开始只有十几个邻居买,他就根据大家的反馈调整:邻居说 “想多要几种水果”,他就多进两种;邻居说 “送水果太晚”,他就提前两小时配送。

现在他的圈子里有 500 多人,每天能卖 200 多斤水果,比之前光靠实体店赚得多一倍。

张叔跟我说:“我没那么多想法,就知道‘大家需要新鲜水果,我能弄到便宜又好的,送上门方便’,想太复杂干啥?先干了再说,错了再改呗!”

你看,这就是纳瓦尔说的 “简单思维”:赚钱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找到别人的需求,用自己的能力满足它,然后拿到回报”。

而 “复杂脑” 的人,偏偏要在这个逻辑里加一堆 “没必要的戏”:“我没经验怎么办?”“别人会不会比我做得好?”“万一亏了怎么办?”,这些想法就像绳子,把自己捆得动弹不得,最后只能看着机会溜走。

纳瓦尔在采访里说过:“我见过很多名校毕业、智商很高的人,赚不到钱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把‘赚钱’当成了‘解数学题’,非要找到‘完美解法’才动手,却忘了赚钱是‘做应用题’,先写出‘第一步’,才能有‘第二步’。”

如果你总觉得 “自己想得多、脑子活,却赚不到钱”,别着急怪 “运气不好”,先看看是不是中了 “复杂脑” 的这三个陷阱,每个陷阱都能让你 “越琢磨越穷”。

第一个陷阱:把 “手段” 当成 “目的”,越折腾越偏离核心。

我有个朋友老周,去年想做 “短视频带货”,本来核心是 “卖自家种的橙子”,结果他一琢磨,觉得 “得先把账号做火”,于是开始研究 “怎么拍剧情视频”“怎么写爆款文案”“怎么投流量更划算”,甚至花钱报了个 “短视频运营课”,学了一堆 “流量密码”。

结果呢?他花了三个月时间,账号粉丝没涨多少,拍的剧情视频里连橙子的影子都很少见,自家的橙子因为没人卖,烂了一半在树上。

他还委屈:“我明明很努力学运营,怎么还是赚不到钱?”

这就是 “复杂脑” 的典型操作:把 “卖橙子” 这个目的,变成了 “做火账号” 这个手段,最后手段没做好,目的也丢了。

就像想去北京,本来买张高铁票就能到,结果你非要琢磨 “怎么自己造一辆车”“怎么设计一条新路线”,最后车没造出来,也没去成北京,看似忙得热火朝天,其实离目标越来越远。

纳瓦尔早就说过:“赚钱要先搞清楚‘核心目标’是什么,再找‘最简单的手段’去实现它,如果你的目标是卖货,就别把精力放在‘做网红’上;如果你的目标是赚钱,就别把精力放在‘搞面子工程’上。”

第二个陷阱:被 “情绪内耗” 绑架,把 “想” 变成 “焦虑”。

我表妹小芸,想搞 “副业做美甲”,一开始信心满满,结果跟朋友聊了几句,朋友说 “现在美甲店太多了,不好做”“你没学过专业技术,做不好会被投诉”,她就开始焦虑:“万一客户觉得我做得丑怎么办?”“万一买了工具没人来做,亏了怎么办?”“万一别人说我做副业不务正业怎么办?”

这些想法像苍蝇一样在她脑子里转,白天想、晚上想,越想越焦虑,最后不仅美甲没做成,连本职工作都没心思做,天天唉声叹气。

“复杂脑” 的人,最擅长把 “正常的担忧” 变成 “过度的焦虑”。

他们不是在 “思考解决办法”,而是在 “放大问题的可怕性”,比如想做副业,不想 “怎么找第一个客户”,反而想 “怎么应对可能的失败”;想创业,不想 “怎么控制成本”,反而想 “怎么面对别人的嘲笑”。

这种内耗,能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榨干,最后连 “尝试” 的勇气都没有。

纳瓦尔在《纳瓦尔宝典》里写过:“情绪内耗是赚钱的天敌。如果你总是在‘害怕失败’里打转,就永远没机会‘获得成功’。真正的简单思维,是‘接受不完美,先做再说’—— 做错了可以改,没做永远没机会。”

第三个陷阱:追求 “全能完美”,把 “简单的事” 搞成 “无解的事”。

我之前认识个创业者,想开一家 “社区便利店”,本来简单的逻辑是 “选个好位置,进点常用的货,价格公道点”,结果他非要 “追求完美”:一会儿觉得 “要做差异化,得卖进口零食”,一会儿觉得 “要做线上线下结合,得开发个程序”,一会儿觉得 “要做会员体系,得设计积分规则”。

他花了半年时间,又是找进口货源,又是找技术开发小程序,又是设计会员制度,光前期投入就花了 20 多万,结果便利店还没开业,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了。

他后来跟我说:“我要是一开始别想那么多,先开个简单的小店,也不至于亏这么多。”

这就是 “复杂脑” 的致命伤:总觉得 “只有做到完美,才能赚到钱”,结果把 “踮踮脚就能做到的事”,搞成了 “跳起来也够不到的事”。

就像学做饭,本来先学会炒个番茄炒蛋就行,结果你非要 “同时学会红烧肉、糖醋鱼、佛跳墙”,最后一道菜也没学会,还把厨房搞得一团糟。

纳瓦尔早就看透了这一点:“赚钱从来不是‘完美主义者’的游戏,而是‘行动派’的游戏。

你不需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只需要把‘核心的事情’做对,比如开便利店,先把‘位置选好、货进对’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也不想脑子复杂,可就是控制不住想太多,怎么办?”

别着急,纳瓦尔早就给普通人准备了 “简单赚钱法”,不用你有高学历、有人脉、有本金,只要你能做到 “三个聚焦”,就能摆脱 “复杂脑” 的内耗,慢慢赚到钱。

第一个聚焦:聚焦 “小需求”,别盯着 “大市场”。

纳瓦尔说:“普通人赚钱,别一开始就想‘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是要‘满足一小群人的具体需求’,需求越小、越具体,越容易做到,也越容易赚到钱。”

我认识个叫阿凯的小伙子,之前在工厂上班,月薪 6000,想搞副业却不知道做啥。后来他发现小区里的 “养宠家庭” 很多,大家上班没时间 “遛狗”,于是他就做了 “小区遛狗服务”,收费 30 块钱一次,每天早上和晚上各遛一次。

一开始只有 3 个客户,他就把服务做得很细致:每次遛狗都拍视频发给主人,还会帮狗狗捡屎、擦爪子,偶尔还会给狗狗带点小零食。慢慢的,客户越来越多,现在他每天能遛 20 多只狗,一个月副业收入就有 1 万多,比上班还多。

你看,这就是 “聚焦小需求” 的力量,不用搞复杂的商业模式,不用花大价钱投入,只要找到 “身边人没被满足的小需求”,用简单的方式去满足,就能赚到钱。

比如 “帮上班族带早餐”“帮学生改论文格式”“帮邻居修家电”,这些需求都很小,却很真实,也很容易落地。

第二个聚焦:聚焦 “最小行动”,别等 “完美准备”。

纳瓦尔最推崇的赚钱逻辑是 “最小可行行动”,意思是 “别等所有条件都准备好再行动,而是先做‘最小的、能验证想法的行动’,然后根据反馈调整”。

我有个朋友想做 “小地瓜美妆博主”,没像小敏那样纠结 “定位和头图”,而是直接注册账号,拍了一条 “自己用平价粉底液的测评”,虽然画面有点粗糙,文案也很简单,但还是有几个粉丝评论 “想知道链接”。

她根据粉丝的反馈,调整了内容:粉丝想要 “平价美妆”,她就专门测评 100 块钱以内的产品;粉丝想看 “新手教程”,她就拍 “5 分钟画淡妆” 的视频。

现在她的账号有 2 万多粉丝,还接了美妆品牌的广告,一个月能赚 8000 多。

她说:“我要是等‘学会拍视频、写文案’再开始,现在还没起步呢,先做起来,错了再改,比啥都强。”

这就是 “最小行动” 的智慧:赚钱不是 “想清楚再做”,而是 “做起来再想清楚”。

第三个聚焦:聚焦 “长期重复”,别追 “短期暴富”。

纳瓦尔说:“真正能赚到大钱的人,都在做‘长期能重复的事’,这件事不需要多复杂,只要能持续做,就能靠复利效应赚到钱。”

我楼下的李阿姨,退休后没事干,就开始在小区里 “帮人缝补衣服”,收费很便宜:缝个扣子 5 块钱,补个裤子 10 块钱。一开始没人找她,她就每天在小区门口摆个小摊,还免费帮邻居 “改裤脚”。

慢慢的,大家觉得她缝补得好、收费又便宜,都找她做。现在她每天能接 20 多个活,一个月能赚 6000 多,比退休金还多。更重要的是,她做这个事很轻松,不用熬夜,也不用焦虑,每天按时出摊就行。

李阿姨跟我说:“我没想过靠这个赚大钱,就是觉得‘缝补衣服我会,还能帮到别人’,就一直做下来了,没想到做着做着,钱就来了。”

这就是 “长期重复” 的力量,赚钱不是 “靠一次大机会暴富”,而是 “靠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做”。比如你会写文案,就长期帮人写;你会修电脑,就长期帮人修;你会做饭,就长期帮人做,这件事越简单,越容易重复,也越容易积累客户和口碑,最后靠 “复利” 赚到钱。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纳瓦尔说的 “脑子复杂赚不到钱”,不是说 “聪明不好”,而是说 “别用复杂的想法掩盖行动的懒惰”;他推崇的 “简单思维”,也不是说 “不用思考”,而是说 “把思考聚焦在‘核心问题’上,把精力放在‘具体行动’上”。

太多人喜欢鼓吹 “复杂” 了:“赚钱需要复杂的商业模式”“成功需要复杂的人脉关系”“厉害的人脑子都很复杂”。

可纳瓦尔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普通人赚钱,从来不需要 “复杂”,你不需要懂金融、懂运营、懂营销,只要找到一个小需求,用简单的方式满足它,然后持续做下去,就能赚到钱。

所以,下次再为 “怎么赚钱” 焦虑的时候,不妨学纳瓦尔那样,先深呼吸,然后问自己:“我现在能做的最简单的一步是什么?”,别想太多,先做再说。毕竟,赚不到钱的从来不是 “脑子笨” 的人,而是 “脑子太复杂,把自己困住” 的人。

来源:阿胖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