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消费者当傻子?背刺用户疯狂涨价的Rokid,把用户信任玩没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4:58 1

摘要:商品涨价是很多市场上经常能见到的现象,但是同一件产品如果价格存在很大变化,那就会引起很多消费者的不满了,就像有消费者评价 Rokid Glasses这款AI眼镜时说的那样,“商业逻辑上没问题,但商业行为不道德。”

文 /编辑:红墨

商品涨价是很多市场上经常能见到的现象,但是同一件产品如果价格存在很大变化,那就会引起很多消费者的不满了,就像有消费者评价 Rokid Glasses这款AI眼镜时说的那样,“商业逻辑上没问题,但商业行为不道德。”

去年,一款叫 Rokid Glasses 的 AI 眼镜火了,不是因为功能多惊艳,而是它喊出的 2499 元定价,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要知道,当时市面上同类 AI 眼镜,能听个响的音频款都得一千五六,带拍摄功能的更是卖到三千往上,Rokid 这价格一出来,直接被喊成 “性价比杀手”。

大家搜 “Rokid 价格”,不管百度还是谷歌,出来的都是 2499 元,不少人等着发售就下手,连海外用户都跑去众筹,到今年 5 月,光交了定金的订单就超过 25 万台,看着就像要卖爆的样子。

可等今年正式发售,想买的人傻了眼,价格一下涨到 3299 元,平白多了 800 块。

于是就有不少人在网上吐槽,“真有底气就别玩这套,一开始定好价不行吗,先用低价勾着人,发售就变脸”。

还有人之前花 9.9 元预约,转头就去天猫投诉,平台查了说 Rokid “没兑现承诺”,给店铺扣了分;找工商部门的,虽没算成欺诈,却也能退钱。

更闹心的是发货,一开始只说 “第二季度发售”,这跨度就三个月,后来又说 “6 月下旬发货”,结果 6 月底就杭州少数人收到货,到 7 月中旬,好多拿着 “优先发货权” F 码的用户还没见着东西。Rokid 搞了三种预售,F 码、1 元、9.9 元,说好了按顺序发,可前面的人拿不到货,后面的更没谱,大家互相埋怨,都觉得这预售就是用来糊弄人的。

海外用户更惨,众筹下单后,清关时被收了 150 美元关税,还加 100 美元处理费,这些钱之前提都没提,Rokid 报给海关的货值才 100 美元,跟实际 500 美元差了一大截,货都到了,用户才从快递那知道要交钱。

这话一点不假,Rokid 这么干,生意上的算盘打得精,可丢了最该守住的规矩。

它用 2499 元把人吸引过来,牢牢占着 “便宜好用” 的名声,让同行没法定价,自己赚足了热度和订单,5 天就卖了 4 万台,9 月的货全卖光,明年还想卖 100 万台,算盘确实打得响。

但做生意不能只算流量和销量,用户信你才愿意等、愿意付钱,一下涨 800 块,发货拖拖拉拉,这不就是把信任当摆设?

现在 AI 眼镜刚起步,大家愿意试试新鲜,可用户不是傻子,一次失望下次就不会再信。

Rokid 创业 10 年,能做出 49 克轻便的眼镜,能把功能做得齐全,说明有真本事,可偏偏在 “实在” 上掉了链子。

看看那些能长久的品牌,靠的从来不是耍小聪明,而是说到做到,用户买的不只是一款眼镜,更是对品牌的放心,要是总想着钻空子,就算一时卖得好,早晚得被自己透支的信任拖垮。

其实不止 Rokid,现在不少新品牌都爱搞这套,先用低价、好承诺把热度炒起来,等用户上钩了再变卦。

可大家买东西,图的是踏实,不是被当 “韭菜” 割,Rokid 要是真想在 AI 眼镜市场站稳,不如把心思放在透明定价、按时发货上,少耍点小聪明,多给用户点实在。

毕竟,能留住人的从来不是花哨的营销,而是实打实的诚信。做生意,逻辑对了是本事,守住底线才是长久之道。

来源:淩轩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