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字节跳动发布了一则内部通报,引起了不少职场人的关注。这次通报涉及了公司的100多名员工,其中有两类违规行为尤为典型。一类是员工私下接活,另一类则是滥用公司福利。
字节跳动发布了一则内部通报,引起了不少职场人的关注。这次通报涉及了公司的100多名员工,其中有两类违规行为尤为典型。一类是员工私下接活,另一类则是滥用公司福利。
但在字节跳动,明令禁止员工参加各项行业访谈、调研、项目等活动。原因很简单,容易泄露保密信息。可还是有十多个人为了几千块的报酬接了私活。他们以为“拿点小钱,没什么事”,结果东窗事发。不仅高薪工作没了,之前攒下的期权、该拿的奖金也全泡汤了。另一位实习生则因多次打包员工餐、搬空茶水间的零食,直接丢了大厂的工作。这些人并不缺能力,但在选择中暴露了他们的格局问题。
这类事件不断重复出现,也不是因为人们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被困在了“能力陷阱”里。他们以为的自己能力强,就可以在职场中攀得更高,却忽略了决定收入上限的真正关键是眼界和格局。
美国高尔夫少年泰格·伍兹在苦练球技时,他的训练伙伴,选择去做了富人陪练,十天就能挣到上千美元。朋友劝他别太辛苦,轻松赚钱才是正道。但伍兹坚持训练,没有为短期的利益分心。
七年后,伍兹成为了全球高尔夫排名第一的运动员,仅一场比赛的奖金就高达760万美元。而他的那位朋友,依然在为几千美元四处奔波。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能力决定你能做什么,但眼界决定你愿意坚持什么。
职场博主 Tess在刚参加工作时签下了一个大客户,这本该让她获得不小的提成。但她却主动提出将提成让给之前负责该客户的老员工。
这位老员工在感动之余,把自己所有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而Tess也飞速成长,短短一年多便能独挡一面,升职加薪。
她的选择看似“吃了亏”,实际上却是在放大格局,换取未来更大的利益。
很多人之所以陷入“能力陷阱”,是因为他们只想着眼前的得失,很少思考长期收益。在职场里,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你的成就天花板。
在南非有一位名叫苏珊的心理学家成长于贫民区。她从小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用来记录每天最重要的待办事项。遇到不讲理的人或者无谓的争吵,她就立即打开册子看一眼,然后快步离开。
多年后,她被保送哈佛大学,毕业后更是收入不菲。她在一次演讲中说:“面对无聊的争执,我总提醒自己,在有限的精力里,我没有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格局的体现。而很多人之所以难以突破,是因为他们总是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消耗自己,从而忽略了自己真正该专注的目标。
美国人史瑞乔经营着一家殡仪馆,有段时间突然生意惨淡。史瑞乔调查后发现,原来是电话局的一位接线员收了竞争对手罗斯的好处,把打来的业务电话全部转接到了对方公司。
员工建议他起诉,但史瑞乔并没有选择争执,而是琢磨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电话能自动转接就好了。于是他开始着手研发,并发明了世界上首部自动电话交换机。
这件事也说明,真正有格局的人,面对困境不会纠结,而是会寻找新路径。
从今天开始,试着跳出“能力陷阱”,学会从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你的收入,终究不会超过你认知的上限。
来源:晓霞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