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国总统状告美国网红,这事听着就离谱吧?可现实却比离谱更荒唐。为了证明妻子布丽吉特的性别,马克龙夫妇最近把美国网红坎迪斯·欧文斯告上了法庭。
一国总统状告美国网红,这事听着就离谱吧?可现实却比离谱更荒唐。为了证明妻子布丽吉特的性别,马克龙夫妇最近把美国网红坎迪斯·欧文斯告上了法庭。
事情的起因,是欧文斯多年来针对布丽吉特的无底线造谣。在她的播客节目和社交媒体上,这位拥有400万粉丝的美国保守派网红,硬是把一个毫无根据的谣言炒成了国际话题:布丽吉特其实是男性。
更离谱的是,她甚至宣称“用职业声誉打赌”,说自己掌握了所谓的“真相”。
这场闹剧最早源于2021年法国网络上流传的一些阴谋论,说布丽吉特的真实身份是男人,甚至有个编造的“原名”叫“让·米歇尔”。
这些说法早在法国被马克龙夫妇起诉后,被法院定性为诽谤。但到了2024年,当地上诉法院以“言论自由”为由驳回了案件。眼看谣言越传越荒唐,马克龙夫妇决定直接在美国起诉欧文斯,向她发起一场跨国名誉保卫战。
这场官司的核心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证明布丽吉特是女性,同时揭穿欧文斯的流量谎言。为了胜诉,马克龙夫妇计划拿出布丽吉特怀孕时的老照片,甚至请科学专家出庭作证,把一切谣言彻底掀翻在法庭上。
然而,这场跨国诉讼的难度却不小。
在美国,公众人物想打赢诽谤官司的门槛极高。马克龙夫妇得证明欧文斯明知道这些说法是假的,还故意传播谣言。
欧文斯显然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造谣。更讽刺的是,欧文斯可能还会把“言论自由”当成挡箭牌,而美国法律对“言论自由”的过度保护,的确给了造谣者可乘之机。
马克龙夫妇的无奈可想而知。为了自证清白,72岁的布丽吉特需要公开自己怀孕时的照片,甚至可能涉及医疗记录。这些属于家庭隐私的东西,如今要被律师、法官、媒体反复审视,完全是一种“被羞辱式维权”。
有媒体拍到布丽吉特出庭前偷偷抹眼泪,72岁了,本该安享晚年,却因为这种荒唐事被迫站在舆论和法庭的聚光灯下。
比谣言更伤人的是这种“扒光自证”的过程。马克龙夫妇的维权之路,既是一场对自身名誉的捍卫,更是对网络造谣文化的反击。
在这场闹剧里,网红坎迪斯·欧文斯的“流量生意”可以说玩到了极致。她不仅靠造谣布丽吉特吸引眼球,还推出了印有“让·米歇尔”字样的马克杯、T恤,打着“揭穿真相”的旗号疯狂捞钱。
有数据显示,她的播客节目《成为布丽吉特》上线后,广告收入暴涨40%,周边商品上线三周就卖断货。
更恶心的是,欧文斯还专门拿布丽吉特的外貌做文章,在节目里阴阳怪气:“72岁了还这么‘硬朗’,难怪像男人。”这种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被她包装成“玩笑”,精准戳中了大众对性别和年龄的敏感点。
她的目的很明确:炒作、引战、捞金,根本不顾道德和法律底线。
但欧文斯的成功,离不开社交媒体平台的“助攻”。尽管她的内容多次被举报违反“仇恨言论”规则,但平台却迟迟没有采取行动。
直到马克龙夫妇起诉,才象征性地给她限流了一下。这种“唯流量论”的平台生态,让造谣者无所顾忌,甚至变本加厉。
为什么欧文斯敢如此肆无忌惮?因为她知道,美国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给了她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只要她不直接“点名”布丽吉特是男性,就能打擦边球,把造谣包装成“个人观点”或者“调侃”。这种漏洞,成了网络谣言的温床。
这场官司,看似是马克龙夫妇为名誉而战,但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个人。
布丽吉特提交的那些证据,与其说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女性,不如说是为了揭示一个问题:当“拿职业声誉赌谣言”成了网红的流量密码,当“言论自由”成了造谣者的免罪金牌,这种病态的网络文化最终会伤害所有人。
马克龙夫妇跨国打官司的背后,是对病态网络生态的控诉。
清朗网络环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必须靠法律撑腰,平台担责,也靠每个人对谣言较真。这场官司的最终结果如何暂且未知,但它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对造谣说“不”,最终受害的可能是所有人。
来源:娱乐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