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了60岁的生活状态,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忧无虑享乐型;二是操心劳累忙碌型;三是无所事事打发型。
人过了60岁,上班的都已退休;没上过班的大多也是力不从心,退出了劳动岗位。
按说,到了这个年龄段,人们应该清闲下来,享享清福了。但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其生活状态也不同。
过了60岁的生活状态,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忧无虑享乐型;二是操心劳累忙碌型;三是无所事事打发型。
这些人大都有稳定工作,退休金较高,并且双职工家庭;有医保,还有一定的积蓄;有房有车,还有健康的身体。
其儿女有工作,收入稳定,没有贷款和欠账,经济上无需老人贴补。即便有小孩,也不需老人照看,能够独立自主生活。
这种状况下,大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很快乐,也很充实。
有能力的或自驾旅游,或随团到处走,一饱各地美景美食;或在当地参加各种老年兴趣班,琴棋书画,重拾曾经的梦想,活出一种快乐心态和人生。
闲暇时,晒晒美图,写点感悟,广发朋友圈。这些人自然都是各种活动的的踊跃参加者,更是微信群中的热心活跃者,很有存在感和表现感。
这些老人或因自身或因儿女,终生不得停歇,累的喘不过气来。
从自身讲,首先是没有像样的稳定工作。以农民、工人和小商小贩、打工者居多。
这些老人平时挣钱少或者根本没有挣钱途径,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没有可观的存款和家底。
自己交医保,交五险一金,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一旦身体有恙,就没了收入;一旦得场大病,就会倾囊所有,甚至欠下债务。所以,即便60岁以后,也停不下脚步,不为别的,只为了每天的一日三餐,吃穿住行,也得继续前行。
还有一些自身条件不错的老人,但因受儿女拖累,也活的很辛苦。
有些人的儿女,没有固定工作,生活的朝不保夕。买房买车靠贷款,入不敷出;孩子入托上学费用靠接济,父母成了提款机。
啃老族的不断涌现和壮大,给很多老人背上了沉重包袱。经济上帮衬是一方面,精力上的付出更是司空见惯。
有些年轻人或因工作忙碌,或因独立生活能力差,一生下小宝宝就托付给了父母,这些老人便开始活成了没日没夜的家庭保姆。
不但每天接送孩子,还要洗衣做饭,真正成了儿女的免费佣工,活的苦逼哈哈。
这些人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既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追求。无所事事,心无旁骛。
每天睡到自然醒,饿了就吃,饱了就睡;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很少刷手机,因为不太习惯用智能手机,也就很少去刷。
最常见的情景,在农村,三五人一堆,背靠着墙晒着太阳,唠着张家长李家短,很是和谐与温馨。
而在城里,大多聚在公园一角或住宅小区一偶,淡天笑地,大多都是道听途说。你一言我一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倒也其乐融融。
这些老年人,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爱好。还好,更没什么压力。自己也都打趣道,混日子等死,这也是一种本能的看透和达观。
都说,60岁以后到70岁,是人生最好的阶段。但每个人的处境不同,活法也不同。有人很快乐,有人很艰辛,有人很平常。但不管怎样,上天馈与了每个人的生命,每个生命都付诸了生活。
活法千万种,悲喜各不同。活着,就好。生命来之不易。
来源:冰冰健康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