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亚马逊,你第一反应可能是“网购平台”或者“AWS云服务”,毕竟这俩是它横扫全球的老本行。
说起亚马逊,你第一反应可能是“网购平台”或者“AWS云服务”,毕竟这俩是它横扫全球的老本行。
但最近这巨头在AI圈干了件挺猛的事,不再只卖“AI基建”,而是亲自下场搞AGI(通用人工智能),还专门在旧金山开了个实验室,负责人还是个华人狠角色。
这事儿得从亚马逊的“危机感”说起。
现在AIAgent越来越火,要是以后大家不用自己逛电商,直接让AI帮忙选品、下单,亚马逊靠广告和佣金吃饭的日子不就悬了?
但反过来,亚马逊手里攥着个“数据金矿”,你逛店的路径、对促销的敏感度、不同人群的购物偏好,这些都是训练AI的好材料。
要是能把这些数据用透,搞出个能用的Agent,反而能占个先机。
于是在2024年6月,亚马逊搞了个“反向收购”:没真买下热门AI初创公司Adept,而是拿了技术授权,把核心团队全挖过来,顺带成立了AmazonAGI实验室。
这种操作既快又能留住人才,不得不说挺聪明。
实验室的带头大哥叫DavidLuan,华人,AI圈的“老炮”了。
DavidLuan
他干这行15年,早年创过深度学习公司,成果还被奥巴马政府用在执法记录仪上;
后来去OpenAI,那时候团队才不到40人,他干到工程副总裁,亲手把GPT-2、GPT-3从论文变成能落地的产品;
之后去谷歌,嫌谷歌把精力都放在广告和搜索上,没法从零搞新研究,又跳出来自己创业,2022年和Transformer的两位作者一起搞了Adept。
最牛的是,ChatGPT还没影的时候,Luan就认准了“让AI干活”的方向。
2022年9月,Adept就推出了ACT-1,能靠自然语言在浏览器导航、填表格、操作软件的Agent。
现在看这功能可能不新鲜,但搁三年前,这思路绝对超前。
不光带头大哥猛,实验室的团队也全是“大佬级”。
二把手是加州大学伯克利的教授PieterAbbeel,强化学习和机器人领域的权威,论文被引超过21万次,
PieterAbbeel
之前创的公司Covariant专门搞仓储机器人,正好戳中亚马逊的核心业务,后来亚马逊也把Covariant“反向收购”了,Abbeel就跟着来了。
还有Adept的几个联合创始人:ErichElsen是DeepMind出来的,GPU计算的专家,现在负责多模态和强化学习基建;
KelseySzot是斯坦福双学位,之前在谷歌搞大模型落地,现在管产品;
不过MaxwellNye和AugustusOdena这对谷歌老搭档,刚加入没多久就走了,也算个小插曲。
3团队这么强,到底在搞啥?
核心就一个:不搞虚的,要做“能用的AGI”。
今年年初他们推出了第一个产品AmazonNovaAct,
是在亚马逊自研AI“AmazonNova”基础上搞的Agent模型,既能用Adept之前的技术,又搭了AWS的算力,处理复杂任务特别在行。
官方说,NovaAct在ScreeSpot和GroundUI这两个Agent测试里成绩不错,尤其是ScreeSpot的界面元素定位,准确率快到94%。
秘诀在哪儿?Luan说他们没靠人给AI编每一步操作,而是搭了个“AI健身房”,里面放着ERP、CAD、电子病历、会计软件这些“器材”,
让AI自己用强化学习摸规律,就像人在健身房练动作一样,练着练着就会用了。
其实亚马逊搞AGI,有三个别人比不了的优势:
一是数据多,用户购物的所有行为数据都是宝;
二是算力强,AWS的基建是全球顶尖的,小公司根本比不了;
三是场景多,电商、仓储、物流这些业务,正好能当AI的“试验场”,练出来就能用。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没难度,现在OpenAI、谷歌都在抢AGI的赛道,亚马逊能不能守住优势,还得看后续的真功夫。
但不管怎么说,这巨头从“卖AI工具”转向“自己造AGI”,已经给行业提了个醒:AI的下半场,真的要变天了。
来源:笔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