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为“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变化,市民口腔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呈现显著增长。在奉贤区牙病防治所,数字化口腔医疗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诊疗模式,
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为“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变化,市民口腔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呈现显著增长。在奉贤区牙病防治所,数字化口腔医疗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诊疗模式,向精准化、高效化和舒适化迈进。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安全、微创、高效、舒适的治疗体验。
在奉贤区牙病防治所四楼的口腔数字化修复中心,口腔内科医生朱金文正通过先进设备为患者制作牙冠。他表示,日常诊疗中,不少患者的牙齿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牙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前来就诊的高女士因平时喜爱甜食,导致8颗牙齿发生龋坏,但由于工作繁忙难以多次请假,直到不得不进行根管治疗。“以前看个牙齿做个牙冠至少要跑两三趟,花费一到两周的时间,现在我做这个新牙冠,上午来,下午就能回家了,对我们上班族来说真是方便了不少。”高女士感慨道。
据朱金文介绍,过去许多口腔传统手术只能依赖医生的经验与技术,耗时久且难以保证治疗精准度。而数字化设备的引进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传统牙冠制作需经历取模、加工、试戴等多道环节,患者需多次往返,如今上午备牙,四个小时后就可以戴冠,基本实现患者‘当天来、当天走’。”
而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更提高了治疗精准度。该所目前已配备口腔种植动态导航系统,可实现微创、精准种植,大幅减轻患者痛苦。患者胡先生分享了接受导航种植手术的经历:去年,他不小心弄断了尖牙,拔牙后一直在犹豫是否种植牙齿。在得知区牙防所拥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后,他决定前来尝试,“一开始我还比较犹豫呢,结果当天手术全程基本无痛,第二天也没有任何不适感,我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感觉和自己的牙齿一样适配。”胡先生满意道。
“不仅如此,数字化印模已取代传统取模方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人工智能正逐步应用于假牙制作,显著减少人为误差,提高修复体质量。”奉贤区牙防所所长张鸿军介绍,目前,区牙防所已配备舒适化治疗仪、牙周观察仪(牙周内窥镜)、数字化印模仪、CAD/CAM、3D打印设备、口腔种植动态导航系统等多项先进数字化设备,覆盖口腔检查、治疗、手术等多个环节,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和患者体验。截至发稿,相关技术已累计服务患者超万例。
在技术赋能的同时,张鸿军也强调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的重要性,他提醒儿童乳牙龋坏会影响恒牙发育和颌骨生长,成人牙周病可能危及心脏健康。他建议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2岁以前儿童避免摄入游离糖。此外,口腔疾病常进展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易察觉。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 普通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易患龋人群建议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张鸿军补充道:“目前,我们正在构建口腔健康大数据平台,未来将通过人工智能分析预测疾病风险,主动向前一步,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口腔健康管理服务。”数字化口腔诊疗技术的普及,正让高品质口腔医疗服务惠及更多市民。
来源: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