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定小学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校内构建了“耕读文化+劳动实践”的课程体系,打造校园“耕读园”供学生日常劳作,还积极联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劳动课程注入更多活力。此次与河北农业大学的牵手,正是学校拓展劳动教育场景的重要举措。活动前,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9月17日上午,保定小学部分师生有幸受邀走进河北农业大学,参加了农学院主办的第四届“庆丰收感党恩 弘文化育新人”丰收节活动。
校校牵手共赋能
劳动教育谱新篇
保定小学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校内构建了“耕读文化+劳动实践”的课程体系,打造校园“耕读园”供学生日常劳作,还积极联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劳动课程注入更多活力。此次与河北农业大学的牵手,正是学校拓展劳动教育场景的重要举措。活动前,农学院为保定小学师生定制了专属研学路线,安排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全程讲解。大学的专业资源与小学的教育需求精准对接,形成“高校引领、小学实践”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在更高平台上感受劳动的价值与魅力。
花车巡游赏丰收
美食体验品甘甜
丰收节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热闹的花车巡游环节。花车主题鲜明,有的满载金黄的玉米、饱满的花生,展现粮食作物的丰收;有的摆放着鲜嫩的蔬菜、香甜的水果,呈现特色农产品的丰硕。保小的同学们跟在花车旁,一边听老师讲解各类作物的生长周期与种植特点,一边用画笔记录下丰收的场景,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花车巡游结束后,师生们来到美食体验区。这里陈列着用校园自产食材制作的豆浆、红豆月饼、水果花生等美食,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品尝,感受“从田间到餐桌”的奇妙过程。
通过劳动成果的分享与品尝,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食物来源的理解,更增强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整个体验过程寓教于乐,将农业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劳动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博物馆内探奥秘
研学实践促成长
随后,师生们走进河北农业大学农业博物馆,开启深度研学之旅。博物馆内,从古代农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实物展示,从传统农耕技术到智慧农业的图文介绍和智慧互动体验,全方位呈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科技进步。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认真观察曲辕犁、水车等传统农具,了解其工作原理;通过互动屏幕查看无人机播种、智能温室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直观感受科技对农业的改变。教师们则结合学校劳动课程内容,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将博物馆中的知识与课堂所学、校园劳作经验相结合。同学们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今天知道了古代农民种地很辛苦,现在有了高科技,种地更高效了,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为农业发展出份力。”
此次走进河北农业大学的丰收节研学活动,为保定小学的劳动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课题引领,不断完善耕读课程体系,开展更多丰富的实践活动,让耕读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锤炼品格、增长本领,成长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代少年。
来源:法制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