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责令整改、净利连降、市值蒸发千亿:贝泰妮的高光与低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3:49 1

摘要:2021年巅峰时期,贝泰妮市值一度冲上1200亿元,风光无两,如今却仅剩200亿出头,三年时间蒸发近千亿。就在最近,贝泰妮及旗下子公司被云南省药监局责令限期整改,再度把这家明星企业推上风口浪尖。

监管“敲警钟”、业绩“踩刹车”、股东“加速跑”

曾经的“护肤神话”贝泰妮,正经历一场现实的冷水浇头。

2021年巅峰时期,贝泰妮市值一度冲上1200亿元,风光无两,如今却仅剩200亿出头,三年时间蒸发近千亿。就在最近,贝泰妮及旗下子公司被云南省药监局责令限期整改,再度把这家明星企业推上风口浪尖。

而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一纸整改通知那么简单。

2025年9月,一则来自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告揭示,贝泰妮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被要求“限期整改”。虽然公司回应称这只是例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般项目问题,并不涉及产品质量与关键项目,属于行业常见操作,并已第一时间完成整改,但公众的质疑与担忧却难以平息。

这并非贝泰妮第一次“踩线”。早在2025年初,其子公司就因虚假宣传被罚2万元——宣称普通化妆品适用于孕妇、宣传“抗氧修护”等未经认证的功效。而在2024年,公司旗下另一子公司也因类似违规宣传被处罚。

监管频频“亮剑”,无疑暴露出贝泰妮在产品合规、广告宣传等方面存在长期隐患。过去靠“功效型护肤”打天下,如今在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踩红线的代价越来越大。

如果说监管是外部风险,那财务数据则揭示了贝泰妮的“内伤”。

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0亿元增长至57亿元,看似增长稳健,但归母净利润却从高点10.51亿元跌至5.03亿元,两年连续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更是营收、净利“双降”,净利润同比腰斩近50%。

这意味着什么?即便销售额在涨,公司却越来越“赚不到钱”了。

从产品结构来看,贝泰妮的核心品牌“薇诺娜”定位敏感肌市场,主打“功效护肤”,但随着竞争品牌大量涌入、消费者对成分认知提升,原本的壁垒正在被打破。同时,线上流量红利见顶、营销成本高企,也让贝泰妮面临“越卖越亏”的困境。

更致命的是,研发投入偏低、创新产品乏力,导致品牌老化风险加剧。护肤行业更新换代极快,靠一两个明星单品吃老本,已难以维系长期增长。

面对业绩承压,大股东的选择是——减持。

从2024年起,红杉聚业、臻丽咨询等股东便开始陆续减持公司股份,仅在2025年5月就合计套现3.5亿元。7月,红杉聚业再度公告计划减持不超843万股,占总股本2%。

虽然公司回应称“实控人未减持,基本面未变”,但市场的信号已相当明确:部分资本不再愿意为贝泰妮的未来继续买单。

当然,不能否认,贝泰妮依旧是中国功效护肤领域的头部玩家,在敏感肌赛道具有较高品牌认知度。但如何在合规压力、业绩瓶颈、资本抽身的多重挑战下,重新获得市场信任,显然不是一句“聚焦主业创新”就能轻松解决的。

贝泰妮的困境,并非孤例。

在中国化妆品行业快速发展、监管逐步收紧的大背景下,从“高增长”到“高质量”,几乎所有品牌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阵痛期。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正视问题,真正建立起以产品、研发和消费者信任为核心的护城河。

从整改通告到净利下滑,再到市值重挫,贝泰妮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曾经的光环不代表永恒的领先,真正决定一家企业走多远的,从来都是穿越周期的能力。

也许现在的贝泰妮,正处在一个“再定义自己”的关键时刻。

来源:湖北台财经速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