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民调出炉,高雄市长潜在人选呈现拉锯态势。赖瑞隆以微弱优势领先柯志恩3.3个百分点,许智杰领先柯志恩0.9个百分点,林岱桦与柯志恩不相上下,邱议莹则落后柯志恩4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让人看得清楚也有点懵,台面上谁都不是压倒性的领跑者,选情看起来比想象中更胶着。
最新民调出炉,高雄市长潜在人选呈现拉锯态势。赖瑞隆以微弱优势领先柯志恩3.3个百分点,许智杰领先柯志恩0.9个百分点,林岱桦与柯志恩不相上下,邱议莹则落后柯志恩4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让人看得清楚也有点懵,台面上谁都不是压倒性的领跑者,选情看起来比想象中更胶着。
镜报16日公布这份民调,民调显示的结果像一面镜子,映出高雄政坛的焦虑。名单上出现的四名民进党立委背负着某种期待,选民的支持分散到好几块。现任市长陈其迈的高人气被普遍认为是这些人目前唯一的支撑点。郭正亮在节目中直言,按理现在这个时间点,民进党的人气应当更稳,碰上这种民调,党内该有警觉情绪。
把时间拨回一点,节目现场的街访画面又给了这组数据另一层注脚。中天主播李珮瑄在《绿也掀桌》节目里讲起她拍《高级酸新闻台》做的高雄街头采访。她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列了五位名字,四个是民进党立委,一个是国民党立委柯志恩。路人看到后,很多人直接把手指向柯志恩。那种指认,像是早就决定好要投他一样,镜头前的她和摄影师对视,显得有点惊讶。
李珮瑄补充,参与反应的大多数是中年以上群体,年轻人倾向更排斥蓝白,但实际被访的多是中老年人。出人意料的是,有些看着像绿营支持者的受访者,一上来就说喜欢柯志恩。口气里带着佩服,夸他敢说敢揭发。也有人点名他在教育议题上的坚持,觉得这一点挺重要。这类回答让街访不再只是表面声音,背景情绪浮出水面。
同一时间,节目中来宾和主持人对这类现象做了讨论。有人感叹民进党这几位人选看起来都有实力不足的影子。言语里有急促和无奈,像是在盘点一串不太牢靠的筹码。郭正亮的分析把目光放回到党的盘算上,他觉得以现在的趋势,民进党得提高警惕。选民的碎片化支持让单一候选人很难拉出压倒性优势,政治操作空间因此收窄。
回看候选人的轮廓,赖瑞隆、许智杰、林岱桦、邱议莹各有自己的政治履历和群众基础。名单上的每个人都不是空架子,他们背后各自有支持者网络和议题主张。民调只是静态切片,选战还会被串联的议题、候选人表现、地方组织动员所改变。选民投票时的心态,常被临场表现与媒介叙事牵着走。
选情的另一端是柯志恩的意外声量。国民党里她的名字没有压倒性领先,却在街头采访和部分民调里表现出一定吸引力。有人把这看成草根式的回响,支持理由多落在敢言、曝光问题、教育议题上。这样的诉求对部分选民有强烈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对传统政党失望的人群。
把这些碎片拼在一起,投票日前的高雄呈现出一个多线拉扯的局面。候选人要面对的不只是对手,还有选民的分裂情绪和对议题的敏感度。陈其迈的高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是遮罩,掩盖了潜在竞争者自身的不足。局面会在接下来的党内整合与对手表现中继续变化,任何一方的失误都可能被对手放大。
街头的一句“我不喜欢任何人”的抱怨,和那位直指柯志恩、语带肯定的中年受访者,都是选情的一部分。它们说明选民的选择并非只看政党标签,有时比对候选人的个性与议题更直接。高雄这场赛局,有民调带来的冷数据,也有街头访谈里热乎的声音。谁能把量化的支持转化为真正的票箱优势,谁就有机会在这场看似平手的竞赛里突围。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