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客商云集的盛况背后,折射出广东经济“磁场效应”的深层逻辑——这个拥有1.28亿常住人口的“超级经济体”,正以432.69万家企业的庞大生态为基底,构建起“产业聚人、人促产业”的独特闭环。
伴随着第137届广交会一期开幕,广州又进入“万商云集”时间。
全球客商云集的盛况背后,折射出广东经济“磁场效应”的深层逻辑——这个拥有1.28亿常住人口的“超级经济体”,正以432.69万家企业的庞大生态为基底,构建起“产业聚人、人促产业”的独特闭环。
近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发布。2023年末,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432.69万个,增加149.27万个。而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24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8亿人。
当432.69万撞上1.28亿,广东企业如何玩转“用人之道”?
第137届广交会开幕迎客。羊城晚报记者 钟振彬 摄
各类市场主体生得出、长得大、活得好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广东全省活跃经营主体稳居全国首位,各类市场主体生得出、长得大、活得好。生得出,广东单位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432.69万个,增加149.27万个。庞大稳定的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成为支撑广东GDP连续36年全国第一的重要基础。
长得大,企业营收总规模不断攀高。2023年末,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432.69万个,增加149.27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52.7%,高于所有单位增速3.7个百分点;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92.9%,增加2.3个百分点。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92万亿元,增加17.78万亿元,增长50.6%。广东企业数量在各类单位中的规模和占比不断增长,营业收入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活得好,国企能干、民企敢干、外企敢投。2023年末,全省共有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2.21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15.8%;全省共有私人控股企业法人单位419.54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60.0%,占全省企业法人单位比重97.0%,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比重超六成;2023年末,全省共有外商控股企业法人单位2.49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76.2%,是各种企业控股类型中增速最快的。
五年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服务业现代化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双向奔赴,找工作请到广东来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改革开放之初,在这句话的带动下,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来到广东追寻梦想。
2025年,“找工作到广东”,仍然是许多年轻人的首选。今年3月起,“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轰轰烈烈地开展中,“博士生活补贴30万”“博士后安家费36万”等政策频频推出,旨在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资料图: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粤就业”小程序上开设的“南粤春暖”专区,一码集成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就业指导、就业地图、技能培训等相关服务信息。
广东,正在以政策组合拳构建人才吸引力“强磁场”。
对于有就业需求的活力群体,广东以产业强势之姿全方位释放了一个信号:这里缺人、请到广东来。
传统产业转型带来用人需求。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后,一条手机生产线从50人缩减至20人,但对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翻倍。“软硬件兼备”的工程师成为企业高薪招聘的稀缺资源。
新兴产业催生高薪岗位。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需求激增。年后的松山湖高新区招聘会上,光器件研发工程师岗位月薪高达3.5万元,智能制造岗位占比超七成。
零工经济和新业态下带来的灵活就业更是比比皆是。当前,广东全省建立起了400个零工市场和服务站点,推出直播带货、咖啡调制等“小成本创业”培训,助力270名学员自主创业。仅广州市便有6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岗位成为年轻人“过渡性就业”的热门选择。
机会,广东从来不缺。
从“百万英才汇南粤”到第137届广交会开展,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广东人潮就没个“消停”时候。正如广东省人社厅厅长杜敏琪所言:“广东与人才的关系,是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当企业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当政策为人才搭建“梦想舞台”,广东定能在这场人才博弈中实现从“制造大省”到“智造强省”的华丽转身。
文|记者 杭莹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