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稻浪飘香。9月19日,仙桃市组织全市200 余名乡镇基层农技人员、水稻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开展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观摩活动,并邀请专家现场授课,将先进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粮食增产、农户增收注入科技动力。
金秋九月,稻浪飘香。9月19日,仙桃市组织全市200 余名乡镇基层农技人员、水稻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开展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观摩活动,并邀请专家现场授课,将先进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粮食增产、农户增收注入科技动力。
观摩团首站走进湖北仙桃水稻生物育种科技小院。作为农业“芯片”研发的重要阵地,该小院依托科研院所与育种专家优势,在优质高产抗逆水稻品种选育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中垦锦绣华农农科所所长梅军介绍,基地培育的水稻品种突破抗病抗逆难题,米质优良且亩产提升8%-10%,目前已在仙桃部分地块试种成功。
随后,观摩团来到仙源米业,实地查看稻米加工全流程。该企业依托低温仓储技术与精细化加工工艺,最大程度保留稻米的营养成分与天然香味。作为“江汉大米”子品牌,“仙桃香米”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订单量逐年增加,今年已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
除品种与品牌支撑外,种植技术与模式革新同样为水稻增产助力。在郭河镇中岭村再生稻科技小院,再生稻、香稻、黑米错季种植的模式让观摩团眼前一亮。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负责人王卫斌介绍,再生稻无需二次播种,成本低、效益高。通过科学灌溉和精准施肥,第二季亩产稳定300公斤以上,相比单季稻能为农户多带来一笔收入,两季可实现“吨粮田”。此外,创新推广“稻 - 再 - 鸭 - 菇”模式,即水稻、再生稻种植结合稻田养鸭、冬闲田培育大球盖菇,亩平增收1000元,深受农户欢迎。”
良种、良技、良法协同发力,推动水稻单产稳步提升。在陈场镇金岭村高产示范田与莫沟口村绿色防控示范区,当地栽种耐密抗倒水稻品种,搭配杀虫灯、诱捕板等绿色防控手段,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同时,亩产较普通农田高出约150 斤。
活动现场,无人机飞防实操演示直观展现了精准施药技术的优势。湖北荆丰农业智慧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表示,一台无人机日均可防治1000亩稻田,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倍,还能精准控制药量,既节省成本又减少污染。目前我们正大力推广“无人机 + 统防统治”模式,帮助农户降本增效。
看田间长势、听专家讲座,助力提升种植水平,湖北省科技服务优质稻米产业链515行动专家围绕水稻选种、高产栽培等内容,为参会人员作专业指导。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朱仁山强调:“选种是水稻增产的首要步骤,需结合仙桃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可避开高温的品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同样关键,分蘖期控制水量、孕穗期保障供水,这些细节直接影响水稻产量。”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王飞则指出:“当前机插秧、机收割已实现普及,但农户常忽略作业精度。例如插秧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收割留茬高度会影响再生稻生长,这些关键要点需要重点掌握。”
经实地观摩、专家指导与经验分享,参会人员不仅学到实用农技,更坚定了增产增收的信心。仙桃市西流河镇水稻种植大户张万忠种植水稻500多亩,以前老张种稻全靠老经验,听了专家的讲课后,明白了精准施肥、绿色防控,不仅可以提高水稻品质,更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张万忠告诉记者:“我之前种植的水稻稻穗空壳较多,今天听专家分析,才知道是因为抽穗期遭遇高温。以后选种会优先考虑避开高温期的品种,还学到了灌溉降温的方法,非常实用。”
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仙桃市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近年来,该市积极开展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农技部门与气象部门紧密联动,精准把握农业生产关键时间节点,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依托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水稻种植行距,合理调整叶面施肥,为水稻茁壮成长提供保障。通过实施水稻增密增穗科技行动,仙桃市带动百万亩稻田实现均衡稳产增产,以科技之力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截至目前,仙桃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超过177万亩,产量稳定超过14亿斤。通过推广“水稻 +”高效种养体系,精耕“一粒米”产业,“江汉大米”订单面积已达8万亩。仙桃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人才科科长许雯表示:“组织此次观摩活动,核心是为了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示范田展示、技术培训等方式,大力推广优良高产品种,为水稻产量筑牢根基。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技,去年水稻单产亩均575公斤,今年亩均水稻单产有望增加至580公斤。”
下一步,仙桃市农业部门将在专家指导下,向合作社、农户推广更多优良高产品种与高效种养技术模式,推动水稻单产大面积提升,全力打造江汉平原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
来源:聚焦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