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不少人的社交媒体被吉卜力风格(Ghibli-style)的照片刷屏。吉卜力风格,是指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由宫崎骏等人创办)的艺术风格,具有手绘动画、色彩柔和等特点。
本刊记者 郑雪
近期,不少人的社交媒体被吉卜力风格(Ghibli-style)的照片刷屏。吉卜力风格,是指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由宫崎骏等人创办)的艺术风格,具有手绘动画、色彩柔和等特点。
社交媒体刷屏背后,OpenAI的GPT-4o模型“立大功”,用户只需借助图像生成功能便可生成吉卜力风格的照片。
吉卜力风格“刷屏”社交媒体背后,也引发了公众对于AI涉及知识产权相关的讨论。未经授权使用吉卜力的作品当然属于侵权,但以AI生成吉卜力风格的作品是否构成侵权,引发了各方争议。
AI重现的吉卜力风格图像
社交媒体掀起吉卜力热潮
3月25日,OpenAI官网介绍了GPT-4o图像生成功能。过程就像和AI对话一样简单,用户只需描述所需要的内容、风格,AI便可迅速生成用户想要的照片,或是将用户提供的图片转化成漫画、动画等风格。当前,这项功能已逐步向用户开放。
众多生成的绘画风格中,吉卜力风格爆火出圈。大众对于吉卜力风格,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宫崎骏执导的《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动漫作品。
用户可以直接在ChatGPT界面中上传图片,并输入指令,“将这张照片转换成吉卜力动画风格”,便可得到一张宫崎骏动画风格的图片。
埃隆·马斯克也得到了自己专属的吉卜力风格图片,有人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马斯克平衡餐具的吉卜力风格照片。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也将自己的社交媒体头像换成了吉卜力风格的照片。
吉卜力风格也为OpenAI带来了诸多商业利好。OpenAI COO 4月3日在社交媒体发文介绍,ChatGPT中的图片功能迎来了非常疯狂的第一周,超过1.3亿用户已生成7亿多张图片。
SensorTower数据显示,随着具备原生图像生成能力的GPT-4o上线,ChatGPT的活跃用户数、应用内订阅收入以及下载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全民“吉卜力”背后,激增的流量也导致了生成功能的小规模中断,很多用户抱怨GPT-4o生成图像的速度越来越慢。
值得关注的是,3月28日,有人尝试让OpenAI模型生成吉卜力风格的表情包,但被拒,原因是“该请求不符合内容政策”。
坊间猜测或与OpenAI未获得授权相关。但同日,萨姆·奥尔特曼在社交媒体发文称,GPU快要崩溃,将暂时引入一些速率限制,同时努力提高效率。
吉卜力风格涉嫌侵权吗
然而,吉卜力热潮背后,也有一段视频被广泛传播:在2016年的采访中,吉卜力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宫崎骏对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表示反感。
不仅是围绕人工智能和艺术关系的讨论,更让人关注的还有吉卜力风格背后的知识产权隐患。OpenAI生成的吉卜力风格图片是否涉及侵权,又是否违反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定?
北京市东权(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蒋强长期关注知识产权领域,曾担任“文生视频”AI侵权第一案的代理律师。
“著作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方法。漫画风格属于思想、方法的范畴,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不产生版权。”蒋强说。
在蒋强看来,对于AI生成的吉卜力风格图片是否侵犯漫画的版权,取决于两者相似的成分和程度。
在他看来,如果两者“神似而形不似”,则不侵权;如果两者“神似且形似”,比如在构图、线条、色彩等具体表达方面实质性相似,则构成侵权。其中的边界和分寸感,AI未必能够精准把控,不能排除AI生成的部分图片构成侵权的可能性。
训练数据知识产权问题待解
为什么AI模型能够生成吉卜力风格的图片?这和模型前期的训练数据相关,大模型对海量数据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了学习。
“一般来说,AI开发和运营属于商业行为,如需使用训练语料,需要支付版权或者其他权利的采购成本。”蒋强说。
训练数据的知识产权问题,并非新问题。自AI浪潮兴起以来,多个企业因训练数据而官司不断。
如OpenAI因训练数据版权问题面临多起诉讼,其中引人关注的便是2024年1月,《纽约时报》指控OpenAI和微软未经许可使用该报数百万篇文章训练机器人。又如Meta,也被指控存在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书籍进行训练的行为。
蒋强介绍,如果AI公司主动爬取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可能构成直接侵权。即使相关训练语料不是AI公司主动存储在服务器上,但若明知或应知该训练语料可能侵权,却未在合理期限内采取合理措施,也可能构成间接侵权。
在训练数据侧,OpenAI是否使用了吉卜力风格相关的训练素材,双方又是否达成相关合作?
有媒体曾针对AI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及新功能合法性质询,OpenAI未予置评。
蒋强提示,近期公布的AI知识产权案例,集中于语料侵权、功能侵权、运营侵权、平台责任等领域。相关案例深度触及AI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涉及产业、数据、版权等多方利益平衡,亟待法律智慧解决难题。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