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机车工厂的岁月记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3:10 1

摘要:如今,中国南车与北车已合并为中国中车,洛阳机车厂也随之更名为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厂区中门对面曾有一座宽阔的体育场,坐东朝西,旗杆矗立的位置便是中门所在。东门则与体育场相对而立。昔日厂门口那座金鱼喷泉早已不再喷水,机车厂往日的辉煌也渐行渐远。

洛阳机车厂的岁月记忆

如今,中国南车与北车已合并为中国中车,洛阳机车厂也随之更名为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厂区中门对面曾有一座宽阔的体育场,坐东朝西,旗杆矗立的位置便是中门所在。东门则与体育场相对而立。昔日厂门口那座金鱼喷泉早已不再喷水,机车厂往日的辉煌也渐行渐远。

厂区周边的机车厂路一带现有恒大绿洲小区,启明东路与启明南路也交汇于此。许多自建厂初期便在此工作的老职工,一直奉献至退休,亲历了这座工厂的兴衰历程。当年的机车厂俱乐部,承载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无论是观影还是文艺演出,都令人难忘。尤其每天传来的“机车工厂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那熟悉的声音,仍萦绕在许多人的耳边,而那位播音员如今也应年事已高。

工厂的首任厂长是从牡丹江迁至洛阳时赴任的,可惜其姓名已被时光模糊。机车厂一直有着深厚的篮球传统,厂领导极为重视体育建设。上世纪80年代,厂内的篮球场地设施堪称豪华。曾有一位原部队篮球队的后卫,因团队解散分配至连队,一年后退伍,却因出色的篮球技艺进入机车厂。他不仅多年效力厂队,后来还成长为处级干部。他来到机车厂的初衷,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分担弟弟的照料压力。那时一家人团聚,年夜饭总是热闹非凡。

时任厂长柴建业是一位篮球爱好者,与职工关系融洽。不少老职工仍记得柴厂长骑自行车出门散步的情景,也常常见到他的夫人。但近年来,两位长者已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柴建业厂长钟爱篮球,其前任李厂长同样热衷此项运动,而继任者胡洋则更偏爱排球。老一辈领导勤勉务实,但自胡洋接任后,管理风格骤变。他倚仗前人积累的基业,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其家人也因他的地位而变得傲慢,原本普通职工一跃得势,所在部门的领导都对其礼让三分。

胡洋日常出行常携两名秘书,举止张扬,连手机都交由秘书保管。他在职期间滥用权力,排除异己,对持不同意见的班子成员和基层干部随意处置,造成机车厂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内部分裂与发展创伤。

机车厂曾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制造过轨道探伤车,并承担地铁车辆的组装任务。在1994年和2003年,该厂还维修过DF7型机车。早在1978年,郑局北段就曾将机车送至该厂进行大修。1989年时,仍有火车配件在此加工生产。如今回首,恍如隔世。当年机车厂区规模宏大,宛如一座城中之城,引得不少人羡慕甚至嫉妒。

一名于姓职工,曾在1989至2004年间于机车厂医院工作了十五年。更早的时候,厂区附近有一处陡坡,拉蜂窝煤的架子车需数名成年人合力才能推上坡去。那时几家合买一车煤,成了许多人的共同记忆。知晓这段往事的人,如今至少已年届五十。还记得小时候随大人前往“钢厂”拉煤,自西向东而行,那段大坡两旁还是油菜花与麦田,建筑稀少。该坡道曾在七十年代发生两起重大交通事故,后促使铁路高架桥建设,坡道也被改建为立交。

在机车厂度过童年的人,常在这里结识发小、经历初恋。洛阳机车小学当年声名显赫,如今依旧保持着不错的教育水平。上世纪90年代,俱乐部外常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爷与女儿一同挑担叫卖馄饨,一晚只卖一毛五。厂区附近还有一家酱牛肉店极受欢迎,只可惜具体位置已随酒醉的记忆模糊不清。此外,厂区周边的羊蝎子、小胖炒鸡和孙哲牛肉汤也都曾是职工们熟悉的味道。

厂门口那家被戏称为“洛阳地道名小吃”的大盘鸡,早已迁至老城供电局门口正义街。事实上,洛阳风味的大盘鸡正是从机车厂传播开来,更准确地说,是源自昔日的塔湾饮食城。早在1996年左右,那里就已出现大盘鸡,其中的豆腐脑也备受喜爱,可惜如今已不知去向。

机车厂技工学校后更名为技师学院,原为铁道部下属定向培养单位,毕业生多返回各地铁路工厂。班级以数字区分专业,如41代表内燃钳工班、31为车工班等。该校培养出许多优秀技工,如8941班的张素丽,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被誉为大国工匠,曾受国家领导人接见。同样毕业于技校的冯磊,凭借多项发明专利入选国家专家人才库。

机车厂因建厂时多数职工来自东北,尤其牡丹江铁路系统,被称作洛阳的“小东北”。不少东北籍职工因当时洛阳的政策优惠而定居于此,使得涧西一带也聚集了许多东北人,包括矿山厂、黄冶等厂区。附近居民常能听到东北口音,也常来此感受关东风情。

厂区自成一片天地,普通话交流、楼房居住、自来水与暖气供应,令周边塔湾村民羡慕不已。小时候去厂区澡堂洗澡,暖气烫手,令人难忘。老一辈职工常去厂澡堂,但当时禁止村民使用,如今却反转为厂里职工前往村中澡堂,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附近的537厂,最初拒绝农民入内洗澡,后来职工反而前往农村澡堂。

冲突的根源之一在于土地征用带来的不满。部分村民觉得澡堂建在自己土地上,却无法使用,因而引发摩擦,甚至群体争斗。单位的澡堂本是职工福利,外来人员自然不在享受范围,这一矛盾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单位与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

来源:朴实麻酱H2023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