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城市“C位”地标的文体往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10:31 1

摘要:深圳市体育中心始建于1985年,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其地处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地段,是当之无愧的“C位”场馆。2020年,深圳市体育中心启动升级改造工程,如今成为集专业竞演、全民健身、公共休闲、文体交流、群体活动、交通集散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

历经5年改造,深圳地标场馆——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近日焕新归来,深圳首个符合国际A类足球赛事举办标准的专业足球场3月底迎来首秀。

升级改造后的深圳市体育中心

深圳市体育中心始建于1985年,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其地处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地段,是当之无愧的“C位”场馆。2020年,深圳市体育中心启动升级改造工程,如今成为集专业竞演、全民健身、公共休闲、文体交流、群体活动、交通集散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体育综合体,也将成为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重要比赛场馆之一。

在这样的节点上回望它的前世今生,你将看到一部更丰富、更立体的城市历史。

第八届亚乒赛,深圳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上世纪80年代初,从深圳银湖一带向西望去,几乎没有什么建筑。1985年,深圳体育馆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为深圳拿下了首个“鲁班奖”,还与拉萨饭店并列中国建筑艺术一等奖,是当时全国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体育馆之一。该馆在建造上有多项突破性创新,包括总重达1500吨的屋顶系统,用8个500吨级千斤顶同步整体顶升施工工艺一次成功,属国内首创。

1985年,深圳市体育中心区域。何煌友/图

体育馆投入使用初期,观众年流量是当时深圳人口的1.5倍,场馆利用率高居全国第一,是那个年代深圳唯一能承接大型文娱活动的场地。

1986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八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在竣工不久的深圳体育馆隆重开幕,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乒乓健儿及乒乓界人士出席。这是亚洲乒坛的一大盛事,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的一大盛事,是深圳第一次举办大型的国际体育竞赛活动。

1986年10月7日,第八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在深圳体育馆隆重开幕。这是深圳第一次举办大型的国际体育竞赛活动。赵连勤/图

1986年10月14日,历时7天的第八届亚洲乒兵球锦标赛在顺利完成各项比赛后落下帷幕。在这届亚乒赛上,中国乒乓健儿汲取了同年9月在韩国汉城(今首尔)举行的亚运会上失利的教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一举包揽男女团体、男女单打、男女双打、混合双打七项冠军,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的乒乓球技术仍然居于亚洲领先地位。

本届亚乒赛背后还有一段波折。其原定于1986年9月6日至16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后来,菲律宾乒乓球协会要求易地举行。1986年4月,亚乒联盟举行执委会和理事会会议时,各国和各地区协会代表希望中国主办这届亚乒赛。中国乒乓球协会决定于1986年10月7日-14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这次比赛。

江嘉良夺得第八届亚乒赛男子单打冠军。 刘廷芳/图

因为这次亚乒赛是临时易地举办,时间非常仓促,深圳必须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筹备这次大型国际赛事。对深圳来说,这是一次考验。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3月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人员往来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凡往来特区与内地之间的内地人员,须持写明“前往深圳经济特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或《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俗称“边防证”的这一证件,在那一年开始与人们产生交集。

第八届亚乒赛颁奖仪式。刘廷芳/图

为迎接这项国际性比赛,大会组委会做了大量工作,各行各业也热情地为大会服务。这次比赛,展示了深圳作为现代化新兴城市所具有的潜力与魅力。赛后,亚洲乒联和各国(地区)来宾、参赛人员对食宿安排、竞赛组织、交通电讯、安全保卫等方面都给予了较高评价。

上世纪80年代末,网球运动在中国慢慢兴起。1988年,为举办“深港穗网球锦标赛”,深圳市体育中心开始筹建专业网球场地。当时很多人连网球拍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更别提了解专业的网球场地有哪些技术标准。但是,到了1990年初,深圳市体育中心硬是建成了6片网球场,同时成立了深圳网球俱乐部。同年,在这里举办了首场大型网球比赛——“深莞穗”网球锦标赛。

2003年8月30日,中美篮球对抗赛在深圳体育馆举行,姚明荣获最佳表现奖。

2003年8月30日,中美篮球对抗赛在深圳体育馆举行,姚明荣获最佳表现奖。

2025年3月28日晚,在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3轮比赛中,深圳新鹏城坐镇主场迎战云南玉昆。深圳首个符合国际A类足球赛事举办标准的专业足球场迎来首秀。

除了文体活动以外,深圳的重要城市活动,如深圳市建市10周年(1990年)、深圳市建市20周年(2000年)庆祝活动都在深圳体育馆进行。

1986比基尼“冲击波”

还是1986年。这一年,这个世界发生了许多大事。宇宙飞船发回哈雷彗星照片、我国“极地”号科考船开始环球航行、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举行……对深圳来说,这一年发生的一件大事是,“比基尼”,让深圳再一次置于世界的聚光灯下。

1986年11月28日,深圳体育馆举办全国第四届“力士杯”健美邀请赛。女子健美比赛中第一次要求女运动员穿比基尼亮相,开中国女子健美先河。

1986年11月28日-30日,深圳体育馆举办了全国第四届“力士杯”健美邀请赛。这届比赛之所以成为一起历史性事件,是因为,它是中国健美界按照国际规则,在女子健美比赛中第一次要求女运动员身着比基尼亮相,开中国女子健美先河。

“比基尼”的到来,引发了一股强劲的观念冲击波。时任深圳市体委群体处处长陈均儒回忆,1985年11月,在第39届国际健美协会年会上,中国被接纳为第120个成员国。既然加入协会,就要按照协会的章程办事。因此,第四届全国健美邀请赛就增加了女子项目。而女子运动员参赛,就要求穿比基尼。此规定一出,全国一片哗然。

原本,全国第四届“力士杯”健美邀请赛由另一个城市主办,新规则一出,原主办方担心这样的比赛被“扣上帽子”,力辞不办。其他城市也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这个时候,国家体委联系了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体委,希望由深圳承办。其时,深圳市体委内部对是否承办也有不同意见,毕竟这件事很敏感。最终,市体委领导拍板,“搞就搞,特区嘛,还是要敢闯”。

确定主办权后,深圳市体委立即联系了一家东莞厂商,定制了200多套比基尼。

一些皮肤偏白的女运动员为了呈现古铜色皮肤,获得好分数,赛前特意在室外晒太阳。第二届的全场冠军、第四届80公斤级冠军吕健向媒体描述了当时参赛运动员们的心态:“参赛是没有奖金的,女运动员的心态很简单,就是为了荣誉而战。”健美运动员都是业余的,部分有举重、体操、武术、杂技功底的成绩较好,而很多选手和普通百姓一样,有的是工厂工人,有的是商店服务员。

由于前三届比赛选手都没有超过100人,深圳生怕来参赛的人少,就给几乎所有的省市都发了邀请函,然后就忐忑不安地等待。没想到,那时候,“比基尼”3个字就足够吸引眼球。赛事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来自广东、四川、黑龙江、辽宁、山东、贵州、安徽、云南、北京、上海、西安和香港的250多名运动员报名,其中女运动员30多位。

出乎主办方预料的是,蜂拥而至的记者超过了800人。100多家国内外报社、70多家杂志社、图片社和出版社,30多家电台电视台以及3家国内电影制片厂纷纷派记者采访。第一天6000张票全部售罄,记者们聚集在比赛内场、后台拍照采访。“想到人多,但没想到这么多!”时任深圳市体育发展中心健身会健美部部长兼运动员的冷高仑说。第二天,主办方在内场划出一片专门区域供记者使用,化解了赛场人满为患,采访困难的问题。

从11月28日到30日,从初赛到决赛,一共比了七场。门票价格被“黄牛”炒上了天。当时门票分三等,分别是10元、15元和20元。后来在体育馆外面10元的票被炒到了200元,这甚至是内地普通工薪阶层几个月的收入。门口卖望远镜的小贩嗅到了商机,比赛那几天,光望远镜就卖了1000多台。

这场“惊世骇俗”的比基尼比赛,也被央视选入“年度十大体育新闻”之一。至此,之前对这场比赛所有的担忧烟消云散。

1987年,国家体委将一年一度的“力士杯”全国健美邀请赛正式改为“全国健美锦标赛”。国内小型比赛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了一年八九十场。比赛也掀起了全国各地健美运动的热潮,健身房、俱乐部、展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健美健身成为了颇受群众喜爱的运动之一。此后,国内各种舞蹈、影视、电视、刊物上开始出现比基尼,健身俱乐部在一些偏远的地级市也开始普及。

火热的比基尼,让那些坚硬的观念融化并节节败退。人性与思想的解放,再一次从深圳开始,有如大河奔流,释放出了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

港星内地巡演热门举办地

深圳体育馆在建成开放后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以体育赛事为重点,随着娱乐产业席卷中国,深圳体育馆开始频繁举办各类演出和演唱会。据介绍,1992年至1997年间,深圳市体育中心两个主场馆每年有大约80到90场的明星演唱会,算上筹备时间,几乎占据了全年2/3的时间段。由于深圳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深圳体育馆是当时深圳唯一的体育馆,在这里举办个人演唱会就成为明星们的不二之选。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和黎明“四大天王”都曾在深圳体育馆举办过演唱会,这些演出不仅奠定了四人在华语乐坛的地位,也让深圳成为港星在内地巡演的热门城市之一。

当时,狂热的观众跨过观众席的挡板,试图和歌手们握手、合影。据相关工作人员回忆,演唱会结束后,一些女粉丝久久不愿离去,其中两位甚至跑到更衣室,苦苦哀求安保人员,让她们在郭富城坐过的椅子上坐一会儿——似乎在偶像待过的更衣室逗留,就可以拉近自己与偶像的距离。

1988年,“体操王子”李宁在深圳体育馆举办退役演唱会,以一曲《挥一挥手,难说再见》告别体坛。

1988年,“体操王子”李宁在深圳体育馆举办退役演唱会,以一曲《挥一挥手,难说再见》告别体坛。这场演出将体育精神与艺术表达结合,成为一代人心中“拼搏与荣耀”的象征。

1998年8月,刘德华慈善演唱会在深圳体育馆举行,盛况空前。现已退休的刘先生当时在福田区一家园林公司做会计,他对记者回忆,现场称得上是人山人海,刘德华出来时,他在看台的台阶上和其他人一样站起来鼓掌、欢呼,手都拍肿了。

此外,张学友的《吻别》巡演、陈慧娴的《飘雪》演唱会等均在此举办,其震撼的舞台效果和观众热情被媒体称为“深圳体育馆现象”。

2010年5月29日,陈楚生演唱会在深圳体育馆举行。作为深圳本土走出的原创歌手,陈楚生以《有没有人告诉你》等歌曲走红,演唱会引发深圳观众强烈共鸣。

升级改造前的深圳市体育中心

2024年12月7日19∶00,檀健次演唱会在深圳体育馆盛大开演,预示着体育馆重建后的全新启用。

不久前,2025年4月11日晚,一场大型拼盘演唱会在深圳体育馆举行,吸引了苏有朋、张韶涵、梁汉文、伍珂玥四位顶级明星倾情献唱。从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到苏有朋的《红蜻蜓》,从梁汉文的《半边生命》到伍珂玥的《一生中最爱》,四位明星的经典演绎引发全场万人合唱。

2025年4月11日,一场大型拼盘演唱会在升级改造后的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首次启用四面台舞台设计,结合AI科技、全息投影、360°环幕影片等前沿技术。

当晚,深圳体育馆首次启用四面台舞台设计,结合AI科技、全息投影、360°环幕影片等前沿技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未来,这里还将成为更多演唱会、文化活动的主场,逐渐打造深圳的新文体地标。

深圳体育馆的演唱会史,既是一部华语流行音乐的编年史,也是深圳城市精神与市民文化生长的一个缩影。从“四大天王”的港乐风潮到新生代的沉浸式体验,每一场演出都承载着时代的独特印记。

来源: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