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中报真亮眼,但好戏还在后头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2:23 1

摘要:药企实验室里闪烁的微光,患者床头悄然出现的的新药瓶,资本市场上一份份令人眼前一亮的中报——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在经历从“研发投入期”向“商业回报期”的关键转折。

药企实验室里闪烁的微光,患者床头悄然出现的的新药瓶,资本市场上一份份令人眼前一亮的中报——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在经历从“研发投入期”向“商业回报期”的关键转折。

“公司创新产品收入上半年达到7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27.2%。”这是中国生物制药2025年中报里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多家创新药企交出亮眼成绩单:百济神州H1实现归母净利润4.50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信达生物实现归母净利润8.34亿元,延续盈利趋势。

创新药业务已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部分公司的创新药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已超过50%。A股创新药板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3.6亿元,同比增长9.6%。

---

01 市场表现:中报业绩亮眼,创新驱动增长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行业迎来了真正的“丰收季”。不仅是中国生物制药,多家上市药企的中报数据都印证了创新药业务的强劲增长。

恒瑞医药不含对外许可的创新药收入达75.70亿元,同比增长14.5%。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胶囊在全球市场更是表现惊艳,上半年销售额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

翰森制药的创新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2.1%,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82.7%。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产品竞争力,更揭示了中国药企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强国”的战略转变。

02 政策赋能:全链条支持,打通“最后一公里”

创新药的爆发并非偶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公布,十六条举措为创新药发展注入活力。

政策组合拳正在打通创新药从上市到进院的“最后一公里”。上海要求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个进院流程;北京则建立了“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药清单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度特药清单药品已经升级到121种。

审评审批也在大幅提速。国家药监局在2025年9月12日发布公告,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审评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左右。

03 支付改革:医保商保双轮驱动

支付端改革是创新药商业化的关键一环。如今,我国正在构建“医保+商保”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创新药支付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协议期内谈判药医保基金支出达4100亿元;商保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对创新药支付规模从2024年的74亿元增至2030年的千亿级。

首次设立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更是一大突破,重点纳入超出医保保障范围的高价值创新药。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商业保险和国家医保覆盖的范围错位发展,形成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

04 技术突破: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

中国创新药技术突破呈现“多点开花”态势。ADC与双抗技术领域,2024年全球ADC交易总额中中国占比38%。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也开始大放异彩,国内CAR-T产品进入多款商业化阶段。

人工智能正在为药物研发带来革命性变化。全球超70%药企部署AI药物研发平台,中国企业在靶点预测、临床试验设计等领域形成优势。AI技术使研发成功率提升25%,单药研发成本降低40%。

头部企业已经构建起平台化优势。翰森制药打造“上市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管线梯队;恒瑞医药的ADC技术平台已产出全球首个HER2突变肺癌治疗药物。

05 出海加速:从授权出海到自主出海

中国创新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走向全球。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对外授权)总交易额达635.5亿美元,已超2024年全年,占全球比例约40%。

出海模式也从简单的授权出海升级为自主出海。领先药企在欧美关键临床进展顺利,自主申报上市品种增加。

天风证券指出,翰森制药的阿美替尼作为国产首款三代EGFR TKI,已在英国获批上市,成为公司首个进入海外市场的创新药。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正获得全球认可。

06 未来潜力:增长空间巨大,挑战仍存

展望未来,创新药行业仍有巨大成长空间。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7500亿元,同比增长18%,并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

老龄化趋势为创新药需求提供了持续动力。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肿瘤、糖尿病、自免疾病患者数量激增。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82.5万、死亡病例257.4万,均居全球首位。

未来三到五年,头部企业有望迎来产品密集获批期。中国生物制药预计2025至2027年将获批19个创新产品,较历史累计获批的创新产品再次翻倍。其中一半以上是销售峰值有望超过20亿人民币的大单品。

当然,行业也面临研发失败、商业化不及预期、地缘政治等风险。但整体来看,创新药行业已经从“资本驱动”转向“价值创造”,正在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领先”。

---

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中份额已接近30%,首创新药管线达1775种,占比全球19%。未来五年,中国生物制药一家企业就预计将获批19个创新产品。

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四股力量正在中国创新药领域汇聚。新药从实验室到患者床头的路径越来越短,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的道路越走越宽。

我们不仅会看到更多“中国制造”的创新药,还将见证更多“中国创造”的重磅药物走向世界。

本人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来源:平安无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