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两口穿着风衣,风风光光地溜公园、串商场、走亲访友、南北旅游,肩并肩,如影随形。回到家,脱下风衣,挂在衣架上,他埋头写作,她炒菜做饭,把家庭收拾得一尘不染,有条不紊。
他退休那年,老两口都买了件风衣。
他的风衣是银灰色的;老伴的风衣是褐色的,带蓝色的小方格。两件风衣样式相同,都是翻领儿、两个大斜兜儿。
老两口穿着风衣,风风光光地溜公园、串商场、走亲访友、南北旅游,肩并肩,如影随形。回到家,脱下风衣,挂在衣架上,他埋头写作,她炒菜做饭,把家庭收拾得一尘不染,有条不紊。
他做梦也没想到,老伴突发脑溢血,竟先他而去!
他如同从峰巅坠入万丈深渊,精神一下子垮了!
他不愿到儿女家住:他们都上班,忙,再说,他喜欢清静。
他把自己的风衣洗干净,叠好,放到了立柜里。
他穿上了老伴的风衣,虽然稍微短些。这样,他觉着仿佛依然和老伴在一起,依然形影不离。
他一辈子没做过饭,也没刷过碗。一天,他买来速冻水饺,下到锅里,由于放得水少、搅动的方法不对,竟煮成了一锅粥。他一边吃,泪水一边往碗里掉。他望着挂在衣架上的风衣说:“老伴啊,你什么都好,就是没让我学做饭。”他也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呢!
他常思念老伴,干活儿心不在焉。一次,他要吃韭菜炒鸡蛋,可是,由于先切后洗,弄得满手是碎韭菜。
他往往面对风衣,泪流满面,喃喃自语:“老伴啊,你太狠心了,太自私了!你幸福了,啥也不想了,却让我掉进黄连汤里!”
俗话说,阴等阳,不久长。他的变化,儿女和老朋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头,都劝他再找个老伴。
后老伴进家之前,他把老伴的风衣洗得干干净净,叠好,放到了立柜里。
他又穿上了自己的风衣。
后老伴知道他穿老伴风衣的事,说:“你还是穿上她的风衣吧。那件风衣颜色好,穿上显得年轻。”
他很感动。他仍然穿着自己的风衣。
每年,老伴周忌那天,后老伴总要拿出那件风衣,说:“穿上它吧:从前,日子苦,你俩风风雨雨过了几十年,不容易,不要忘记她。”
于是,他就穿上一天。
后来,他给后老伴买了件风衣,是深蓝色带白色小方格的。
老两口穿着风衣,风风光光地溜公园、串商场、走亲访友、东西旅游,肩并肩,如影随行。回到家,他又埋头写作,不过,他也做饭,干家务。
一天晚上做梦,他呜呜地哭起来,因为后老伴也患脑溢血先他而去。梦境中,老伴和后老伴的风衣他便轮着穿:今天,穿老伴的;明天,穿后老伴的。
后老伴把他晃醒后,他还一个劲儿地流泪。
作者简介:刘丙绪,1937年生,邢台市南和区人,一生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为河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邢台地区理事,生平事迹被载入河北省出版的《一代教育功臣》。2004年,国家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证书和奖章。七十二岁结束教学生涯后,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为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散文《挥泪忆母德》获全国纪实散文”二等奖,被多家媒体转载。《挥泪忆母德》和诗歌《祭母文》分别被选入《邢台市新时期文学作品选》散文卷和诗歌卷。小小说《一个带夫改嫁的女人》、《这回结婚不算》均获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社三等奖;《尖嫂送礼》得到国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兆胜先生的评介,被选入数十种书刊;《传染病》获“经典民间故事”奖;《三个不眠之夜》被选入《2023年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胖女人和瘦女人》入选《高中现代文阅读训练》。邢台市电视台《牛城我最红》栏目和中共邢台市老干部局出版的《夕阳美》一书广播、刊登了其八十多岁高龄后的事迹。其著作有:小小说、散文、诗歌集《秋菊溢香》、《亲情交响》,散文和诗歌集《永恒的情愫》,小说集《黑黑和白白》、《一线霞光》和中篇自传体小说《永不飘逝的记忆》。
来源:半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