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朦胧离世10天,更多坠亡细节未被曝光,网友:徒留一声叹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0:48 1

摘要:9月16日,于朦胧坠亡第7日,其母通过于朦胧工作室发布了一则声明。

“绿帽子”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作者:国馆

大众不相信没有实质性证据的谣言。

同理,也不相信没有具体证据的真相。

9月16日,于朦胧坠亡第7日,其母通过于朦胧工作室发布了一则声明。

声称其子于朦胧是因饮酒意外坠亡,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万分悲痛。

呼吁大家停止无端猜测,理性看待这起意外的同时,也表示自己希望能早日回归平静生活。

这则通报出来后,关于于朦胧坠亡事件似乎就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然而,轻飘飘的一则声明并没有让大众信服。

评论区涌入的三十几万留言里,除了表达对于朦胧的深痛哀悼外,依然充斥着对“真相”的不解和质疑。

总体来看,公众对于朦胧因饮酒意外坠亡的质疑,主要来自以下2个方面。

第一,于朦胧坠亡的地点,位于朝阳区东四环的阳光上东小区。

该区属高端楼盘,按理说住宅安全性是经过层层检验的,怎么可能说坠亡就坠亡。

况且于朦胧坠亡当晚闹出那么大动静,在安保完备的状况下,为何直到第二天凌晨才被发现呢?

第二,于朦胧第二天原本有工作安排,参与的一档央视节目原定于9月12日晚播出。

一个对工作一贯认真的人,为何会在有重要工作的前夜饮酒过量?

另外,当晚参与聚餐的几个朋友是谁,为何至今都没出来发声过?

而且截至目前为止,除了 “聚餐后独自返回房间” 这一模糊信息外,关于当晚聚餐的具体人员、饮酒细节等关键信息官方均未披露分毫。

因此,大众强烈表示:

“我们不止要蓝底白字,我们还要调查过程,执法记录仪,公布现场情况,要当时的现场照片, 最终的调查结果,公开透明的对外公布,要公正结案!”

呼吁警方能够公布于朦胧坠亡事件的详细调查通报,还公众一个具体的“真相”,更还逝者一个清白公道。

毕竟,公众也早已苦“谣言”久矣!

只有官方详细的调查通报,才能让大量“阴谋论”的谣言就此止于真相。

让逝者安息的同时,平息公众怒气。

9月11日上午,先是一名狗仔爆料于朦胧在北京坠楼身亡。

知情人称事发当晚,于朦胧与五六个好友在朋友家聚餐吃饭。

2 点多,于朦胧困意来袭返回房间睡觉,可是却在凌晨6 点散场时被朋友在楼下发现了尸体。

就在大家着急等待于朦胧本人辟谣时,下午于朦胧工作室就发布了于朦胧坠亡身故的通报。

消息一出,大众都处在于朦胧猝然离世的巨大震惊中一时半会没缓过神来。

要知道,1988年的于朦胧,今年也才37岁啊。

作为一个演员,虽说还没大红大紫过,但主演的两部古装电视剧《太子妃升职记》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曾火出圈。

戏里,他是衣袂翩翩、温润如玉的贵公子和上神。戏外,他也是干净善良、温柔谦逊的大男孩。

有网友扒出河南水灾时,在没戏可拍的情况下,于朦胧依然义不容辞捐了50万。

即使捐完之后,下个月只剩下三百多的饭钱,也没向任何人声张。

这么善良美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然而就在众人都在惋惜哀叹的时候,却有一些浑水摸鱼的博主已经开始吃上了人血馒头。

靠着媒体提供的一点点信息和几张图片,就化身“名侦探柯南” 在网络上散播大量“阴谋论”的Y言。

毫无实质性证据,就猜测他是遭遇潜规则想不开ZS的。

在深挖于朦胧当晚聚餐人员线索时,又指正导演程青松和极光光就是当晚的聚餐人员之一。

甚至连夜扒出更多两人过往的“黑料“,比如程青松就被扒出是影视圈内著名的男同。

最大的癖好就是在各大社交平台骚扰帅气男生,当年某男星曝光的“短信门“事件也是轰动一时。

在舆论一步步煽动和引导下,很多公众开始相信“阴谋论”的谣言,都在心里默认导演程青松他们就是害死于朦胧的凶手之一。

一时间,无数网友涌入他们的社交账号,质疑和谩骂声几乎淹没评论区。

眼见被攻陷了,程青松不禁连夜发文辟谣。

晒出自己当时正在参加其他活动的证据照片,明确表示 “根本不认识于朦胧”,并透露已就诽谤行为报案。

然而,程青松的澄清并未平息舆论。

部分网友依旧坚信他与事件有关,甚至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击。

更戏剧性的是,有人在深挖程青松的社交关系时发现,他与黄晓明竟是大学同学,且私交颇深。

于是也将黄晓明推向舆论的漩涡,他的社交平台评论区也被网友沦陷,各种刺耳的质疑扑面而来:

“你和程青松是同学,不会是一路货色吧?”

“本来还挺喜欢你,没想到你和他那么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果然没错”。

平心而论,黄晓明与于朦胧的离世本无任何直接关联。

仅仅因为与被卷入风波的程青松有同窗之谊,便要承受这“无妄之灾”,确实有点过火了。

舆论的谣言沸沸扬扬了好几天后,于朦胧的母亲终于发声阐明于朦胧饮酒坠亡的真相。

可依旧没阻止谣言的蔓延,各大社交平台上又出现了更多的“新谣言”。

势必要将于朦胧坠亡的真相从一个简单的“意外”推向一个更具“悬疑性”的故事里。

这场闹剧里,我们肯定那些心疼逝者,想要追求公正真相的人。

但也怒斥那些吃人血馒头的“造谣者”,为一己之私恶意编排故事煽动公众情绪。

将无端的猜忌与攻击强加于无辜者身上,让寻求真相的初衷,演变成了一场以正义为名的网络暴力。

目前,官方已经出手整治很多于朦胧相关的负面舆论谣言,以免公众被舆论误导、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但我始终认为,官方若想防止谣言蔓延,最好的做法是公布更具体的“真相”。

一味地捂住公众的嘴巴,只会让公众越发起疑心。

而公众们也应该尊重逝者,停止无意义的猜测与谣言伤害,静待官方详细调查通报。

于朦胧这次坠亡事件中,公众心疼逝者,想要通过舆情的压力让官方重视,还逝者公道固然没错。

但也忽略了舆情压力给一个失独母亲带来的“伤痛”和“无助”。

在声明中,于朦胧母亲那句 “希望早日回归平静生活”,道尽了她的辛酸与无奈。

几年前,她失去过丈夫,如今唯一的儿子又猝然离世。

她肯定比任何人都更不能接受这个意外坠亡的结局,但也更不能忍受公众对儿子的“造谣”伤害。

因此,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公众释放舆论压力的同时,更需要守住理性的底线。

不要让对真相的渴求,异化为对无辜者的攻击;不要让情绪凌驾于事实之上,酿成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而对于于朦胧的母亲而言,时间或许无法抚平伤痛。

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能早日平息的话,也能让他们能在平静中安放思念,寻得继续前行的勇气。

来源:国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