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次接触 TROXUS(创速师)这个品牌是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自行车展,这也是该品牌在中国的首秀。在本届车展中,TROXUS 向中国消费者展示了其“突破边界·追求极致”的品牌理念与全球化产品布局,还正式发布旗下两款气动公路车:旗舰车型“灵气”(ARIA)和专业级车
初次接触 TROXUS(创速师)这个品牌是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自行车展,这也是该品牌在中国的首秀。在本届车展中,TROXUS 向中国消费者展示了其“突破边界·追求极致”的品牌理念与全球化产品布局,还正式发布旗下两款气动公路车:旗舰车型“灵气”(ARIA)和专业级车型“风驰”(AERO)。
TROXUS 品牌成立于2016年,诞生于奥地利这一兼具历史底蕴与自然风光的国度。作为奥地利的高端自行车品牌,TROXUS 通过科技创新与功能性美学的融合,为骑行爱好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性能的双重盛宴。
品牌以“专业骑行探索者”为定位,坚持从用户需求出发,致力于让每一位骑行者都能享受纯粹自由的运动乐趣,传递人与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主张。
小编此次拿到的正是该品牌在上海展推出的其中一款车型——AERO 风驰,该款车型诠释了 TROXUS 所倡导的功能性美学,整车线条流畅且充满力量感,每一处管型设计都在诉说着对气动性能的极致追求。
从车头前部说起,这款公路车的“风刃前叉”采用了更宽截面的破风设计,有效降低正面的撞风面积,减少一定的空气阻力。
前叉的末端带留一处类似“尾鳍”的造型设计,这一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气流能更顺畅的从夹器边上通过。
为了进一步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前叉与车架需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AERO 风驰公路车的前叉叉冠内嵌进车架头管底部,这样可以缩小轮胎与下管的距离,让前叉与车架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优化气动效率。
下管独特的“倒三角”设计,是为了减少前轮滚动气流的紊乱和湍流的产生,让气流更顺畅地沿管型两边流动,降低骑行中的风阻干扰。
略微上扬的头管角度以为可以带来了更高的堆高,但是小编拿到这台 M码车架的 Stack:528.6mm、Reach:383.4mm,那么它的 Str 值则为:1.378,这算较为激进的几何,适合追求速度与性能的骑手。
上管往立管位置延伸时管型也逐渐变细,一来可以降低空气阻力,二来可以使车架在纵向上的弹性更好,从而提升一定的舒适性能。而且材料的使用量也会适当减少,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车架的整体重量。
AERO 风驰作为一款气动车架,立管无疑是采用“水滴”的造型设计,目的皆是为了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内嵌的立管能够更贴合后轮,减少涡流的产生。
与立管同样造型的水滴形座管,管型更加纤薄,能够带来更好的气动性能。
下落的后上叉似乎比很多公路车架都要来得低,更低也意味着能够降低整车的重心,能够提升车身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高速下坡时能够更自信地控车。
下落的后上叉与立管的连接处做了一个“风翼”设计,其横截面呈现出前大后扁的流线型特征,设计源于飞机机翼原理,破风能力进一步强化。
顺应公路车主流设计趋势,AERO 风驰也使用了全隐藏的走线布局,与之搭配的是一根气动碳纤维一体把。这不仅提升外观整洁度,还能减少管线暴露产生的风阻;搭配的气动碳纤维一体把,从把立到车把的过渡更流畅。
材料方面,AERO风驰的车架采用了 TORAY T800 碳布打造。由于小编收到的是整车,所以关于单独车架的重量小编并未求证。手上这台 M码的 AERO PRO(105电变版)实称重量为:7.9kg,这个重量还是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车架漆水的细节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这台“暮云蓝”配色 AERO 风驰,上部具有金属质感的漆色,在阳光下能呈现出亮眼且富有层次的光泽。
配置方面,小编拿到的这台是¥14999 元的 AERO PRO 版本,搭配的是 Shimano 105 Di2 12s电变套件,Novatec R5 轮组及马牌 Grand Prix 700×28c 外胎。
52-36T 搭配 11-34T 的传动齿比,提供了较为广泛的齿比范围,能够很好地适应多种路况及不同群体的需求。
实测方面,由于小编这台是评测车辆,头管垫圈留了3.5CM,所以骑姿并未达到极致激进的状态,小编甚至产生了 “这是一台耐力公路车” 的错觉。在平路巡航时,当速度提升至 30km/h 以上,能明显感觉到风阻与车身对抗的“拉扯感” 减弱。
更高的头管也带来了更舒展的骑姿,有效缓解了长时间骑行时腰部与颈部的压力,兼顾了气动与舒适的平衡。
AERO 风驰公路车在加速时感觉整体重心都在底下,有点类似计时车的种骑乘感受。特别是在高速下坡双手握住车把时的掌控感很足,405mm的后下叉在过弯时也能带来不错的跟随性。
小编在长距离骑行中,AERO 风驰的舒适表现打破了 “气动车 = 牺牲舒适” 的刻板印象。小编将 28c 的马牌 Grand Prix 胎压设定在了 65psi ,这个状态下能有效吸收路面细微的震动,再搭配车架本身的纵向弹性,带来更好的舒适性。
唯一需要适应的是气动一体把的握持姿势,100mm 把立上半身有点施展不开,若能根据个人身材来选配弯把规格,体验会更优秀。
TROXUS AERO 风驰公路车作为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敲门砖产品之一,展现出了一定的产品力。它既没有为了气动过度牺牲舒适性,也没有因追求实用而妥协性能,是一款相对均衡的公路车。
对于那些预算在 1~1.5 万元左右,家里又只允许有一台公路车的车友,可以考虑。若后续对重量有更高要求,可通过升级轮组、套件进一步挖掘其性能潜力,满足更进阶的需求。
编辑:耀
来源:野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