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新锐如何逆袭?50 个真实样本,揭开中国消费的真实面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09:52 1

摘要:最近有个榜单挺有意思,2025年5月北大国发院出的CBI指数和CBI500榜单,连淘宝天猫都给了技术支持。

最近有个榜单挺有意思,2025年5月北大国发院出的CBI指数和CBI500榜单,连淘宝天猫都给了技术支持。

这东西跟以前不一样,不只看销售额,还把购买、复购、口碑这些都算进去,简直就是消费者给品牌打的成绩单。

最关键的是,里面第一次单列了“快消新锐品牌榜”,50个上榜品牌,藏着现在中国消费的真样子。

之前总听人说消费不行了,大家都只买便宜货,尤其618这种大促,肯定是低价商品的天下。

但这次CBI数据一出来,这话就站不住脚了,二季度CBI指数比一季度高了2分,正好覆盖618,结果显示大家买的反而更看重品质。

我之前也以为大促期间大家都捡便宜,毕竟优惠券满天飞,结果数据直接打了我的脸。

这背后其实是消费逻辑变了,前几年直播电商火的时候,不少快消新锐就靠投流、种草,曝光一上来销量就涨,那时候流量简直是品牌的命。

但现在这套不管用了,有个消费投资人就说,最怕投的品牌像过山车,投流就涨,停了就垮。

中山大学有个教授说得特别到位,现在不是白牌的时代,品牌价值还得坚持,这次快消新锐榜的评分也能看出来,它不盯着GMV,反而看重赛道机会、复购这些。

3000多个2018年后在天猫开店的品牌里,最后上榜的都不是声量最大的,而是能持续出新品、抓得住高价值用户的。

如此看来,以前靠流量冲销量的玩法,是真的要退出舞台了。

光看数据还不够,这些上榜的新锐品牌到底是怎么让用户反复买的?我翻了翻案例,发现它们各有各的招,但核心都一样,不依赖单一套路。

比如海龟爸爸,它盯着儿童防晒这个小赛道,以前防晒都是成人用的,现在家长对孩子护肤越来越精细,它就抓住这个机会,从没人注意的领域做到了全国第一。

我之前都没觉得儿童防晒是个多大市场,结果人家硬是把“边缘赛道”做成了主流,这思路是真绝。

还有至本,它不搞爆款那套,反而搞了个“空瓶回收计划”,用户把空瓶寄回去,就能参与活动,慢慢就跟品牌绑在了一起。

本来想这种慢节奏的玩法在快消行业行不通,毕竟快消讲究周转快,结果至本反而客单价和复购率都很高。

很显然,这种可持续的玩法,比一时的爆款更抗打。

她研社和独特艾琳又不一样,她研社做隐血卫生巾、新疆棉系列,专门回应那些以前被忽略的女性需求,独特艾琳则把香氛加进洗护里,让洗澡变成一种“疗愈仪式”。

搞不清以前怎么没人想到这些,现在看来,要么回应真实需求,要么提供情绪价值,都能让用户记住你。

不只是一两个品牌厉害,这次上榜的50个快消新锐里,48个都是中国内地的。

这个比例太吓人了,不光是数量多,在研发、渠道这些方面,国货也越来越强。

你看瑷尔博士,专门搞微生态科研,在益生菌护肤这个领域跟国际大牌正面刚。

以前总觉得外资品牌技术厉害,结果现在国货也能用实验室数据说话,这底气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参半更有意思,把牙膏拆成美白、护龈好几种场景,精准对应不同需求,硬是把同质化的市场做出了新花样。

花知晓则是把国风跟少女元素结合,包装和产品都特别有设计感,不光在国内受欢迎,还卖到了海外。

毫无疑问,现在的国货早就不是以前的“低价替代品”了,反而能用技术和文化自己定规矩。

天猫有数据说,国货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涨得特别快,这放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其实这50个快消新锐的逆袭,说到底就是中国消费的一个缩影。

CBI榜单不是要给个排名,而是告诉大家,流量红利过后,能让用户反复选择的品牌才活得久。

以前大家总纠结消费者是更挑剔还是爱低价,现在答案很明显了,只要你有品质、有特色,消费者就愿意为你买单。

而国货,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定义新的消费时代。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