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收时节,高台大地一片繁忙。而在宣化镇台子寺村的温室大棚内,却是一番“春播”景象——菜农们正抢抓农时,起垄覆膜、施肥灌水、移栽新苗,为人参果来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秋收时节,高台大地一片繁忙。而在宣化镇台子寺村的温室大棚内,却是一番“春播”景象——菜农们正抢抓农时,起垄覆膜、施肥灌水、移栽新苗,为人参果来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夏天三棚人参果,收入接近17万元。这一茬苗是六月份预定的,9月中旬移栽,预计明年3月初就能大量上市,希望收成更好!”台子寺村村民方彩琴一边为新苗灌注营养液,一边信心十足地说。今年是她转型种植大棚人参果的第四年。此前她长期种植蔬菜,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不仅攻克了技术难关、拓展了销路,更实现了收益显著提升。“第一年试种一棚人参果,另外两棚继续种菜,结果人参果效益明显高出一截。技术成熟后,这两年全部改种人参果。”方彩琴18年的大棚种植经验,让她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温室大棚不仅成为她家的“致富棚”,更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田”。
村民张桂芳也尝到了甜头:“两座温室上一茬卖了八万多,效益确实好,这一茬继续种。”她表示,虽然新租棚因地力不熟收入略低,但她依然满怀信心。
台子寺村人参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村党总支书记赵小花介绍:“产业引领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关键。四年时间,我们从动员群众‘不愿种’到如今‘自愿种’,不仅成功打造‘高台金果’品牌,更让农民实实在在增收。”起步阶段,面对群众对改种的疑虑,村“两委”干部带头租棚示范、轮岗管理,当年就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首批种植的16户农户收入也显著高于蔬菜种植。“今年夏季收获的20棚人参果,棚均收入超过5万元。这一茬共种植24棚。群众腰包鼓了,党组织的威信也就高了。”赵小花感慨道。
近年来,宣化镇将人参果产业作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聚力打造“一村一品”,通过品种改良、技术培训、院地合作等举措,与云南农业大学、山丹培黎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人参果产业成果转化基地,培育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有效激发大棚种植热情,推动设施农业稳步发展。如今,“高台金果”已成为台子寺村一张亮眼的绿色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段海 张多虎)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